戒殺與放生的善報
節錄自http://book.bfnn.org/books/0579.htm
[山鹿來救、全家脫難]
李水訴(民國65、12、13,阿彌陀旬刊九二期)
民國九年的時候,在本省中部的頭汴坑地方,又有一則傳奇性的故事,可惜因年代久遠,人事已遷,因而未能找到主角人物,筆者雖三度深山走訪,終未如願,這則故事,僅留下人們茶飲飯後的資料。
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山居,剛好辦完喜事的第六天,該戶人家正在祭祀祖先之際,忽然從外面跑進來一隻受驚的山鹿,原來這隻山鹿是被一位獵人帶著獵狗所追逐,一時山鹿逃生無路,便跑進該山居的祖先神桌下躲避。是時獵人追趕而至,便要索回山鹿,當時新娘頓覺奇怪,何以他家正在祭祖上香當兒,會跑來一隻山鹿,因此就建議翁婆不要將山鹿還給獵人,也許這隻山鹿與咱們一家有什麼因緣,不然山間地方遼闊何處不去,怎會跑進我家逃生,因此我們一定要救山鹿才好。
目前分類:修身造福 (362)
- Jan 20 Fri 2012 22:04
戒殺與放生的善報
- Jan 20 Fri 2012 21:29
出離六道輪迴之急迫性
出離六道輪迴之急迫性
節錄自http://book.bfnn.org/books/0580.htm
人世間的因果現象不可不知輪迴的道理。因為只有「六道輪迴」才能代表整個眾生界的因果變化真面貌。
所謂「六道」是指六大種類的眾生:
(一)天道——指居住於天上,
具威德、有神通、享天福的眾生。俗稱天神。
(二)人道——指人類。依佛經所說,
各星球上多住有人道眾生。
- Jan 20 Fri 2012 20:24
殺生祭拜造惡業
殺生祭拜造惡業
節錄自http://book.bfnn.org/books/0581.htm
1、地藏菩薩本願經第七品中,地藏菩薩告訴我們:
人死之日,絕對不可以殺畜生拜祭鬼神,這種事,對於死人,沒有絲毫利益,只會替死人結下罪緣。假使亡者因為往昔行善,應可再出生為人或生天上享受天福,由於在臨終時,被無知的眷屬為他造下殺生的惡業,使他連累遭殃,須費力在閻王面前辯白自己的無辜,以致受到耽延,晚生人天的善道。假使亡者在生之時,點滴的善事都不曾做,無絲毫的善根,死亡之時,正要依據從前所造惡業,墮入三惡道受大苦報,那堪眷屬用殺生來更增加惡業,使他罪上加罪,苦上加苦。這就譬如有人從遠方來,肚子餓了許久,肩上挑著百斤以上的重擔,忽然有人又給他加上一點東西要他負擔,使他更加艱難辛苦。
2、蓮池大師所著竹窗隨筆,記有一則「殺生冥累」的故事:
浙江錢塘地方有一位姓金的人,平日持齋守戒,吃素不殺。死後他的靈魂附身在一個孩童身上說話,告訴他家人,由於生前修善不夠,沒能往生極樂世界,現在住於陰界,也很自由快樂。有一天他又附身孩童,責罵妻子,不該為修墳墓的事殺雞造惡業,使他受連累,現在閻王派了一位鬼吏監視他跟隨他,使他不像以前那麼自由。妻子問他媳婦懷孕生產的事,答說:「會生男孩,母子平安。下一胎仍生男,但母子都會死去。」許多人都在場聽到這句話,記了下來,日後果然全部應驗。
- Jan 19 Thu 2012 21:31
因果報應的規則
因果報應的規則
淨松居士編述
節錄自http://book.bfnn.org/article/0576.htm
因果報應者,出生世間一切聖人之所共宣者也。
儒家《易經》云: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佛家《涅槃經》云:
- Jan 19 Thu 2012 18:20
懺悔--難滅不孝罪
懺悔--難滅不孝罪
節錄自http://book.bfnn.org/books/0364.htm#a02
張義,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翁。從表面上看來,張義這個人,還算忠厚老實,生平務農,克勤克儉,並沒有做什麼很缺德的事,可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縱然一般人認為並不太壞的人,在一生之中,也難免有或多或少的過錯,張義豈能例外。好人與壞人不同的地方,就是好人有了過錯,能知道反省,自己認錯;壞人做了惡事,不知反省,絕不認錯。張義是有良心的好人,反省自己的生平,深深地感覺過錯很多,因此他常在菩薩面前痛切懺悔,誠心改過。他年老多病,精神衰憊,有一年病中,他被兩個冥使,帶到冥府去,冥王拿出黑簿給他看,在那本黑簿上,把他生平的罪業,記載得巨細無遺,歷歷如畫,像殘殺生禽啦,虐待動物啦,欠繳官稅啦,調戲婦女啦,借錢不還啦,惡口罵人啦,挑撥是非啦,妒忌賢能啦,誹謗好人啦,……等等過錯,都已記得清清楚楚。可是由於張義晚年痛切懺悔,誠心改過,以上種種罪過,簿上都已一筆勾消。他看了那本黑簿,一則以驚,一則以喜,驚的是冥間對於人們的罪惡,竟記載得如此詳細;喜的是幸而晚年誠心懺悔,勾銷了許多的罪惡。可是當他再仔細看下去時,不由得使他嚇得冷汗直出,原來黑簿上還記有一件惡事,獨獨的沒有勾銷。為什麼其他許多的罪惡都已勾銷,獨有一件惡事不能勾銷呢?那件惡事不是別的,就是他曾對父親忤逆不孝。
說起張義的忤逆不孝,那要追溯到他的少年時代了。在大約五十年以前,張義只有十七歲,還是個血氣方剛的少年。他的家庭,世代務農,父親是一位耕作十餘畝田地的自耕農,那時科學不發達,在農業收穫的季節,從割稻、以至打穀等過程中,一切全靠人力,沒有現代化的機械農具,所以舊時代的農夫,胼手胝足,是異常辛苦的。有一年秋收的季節,農夫們都忙著在田中割稻,秋天的氣侯,普通說來,應該是涼爽的,可是有時到了秋天,氣候的炎熱,有時反而勝過夏天,俗語形容秋天炎熱,稱為「秋老虎」。那一年的秋天,氣候就特別的炎熱,火傘高張,偏偏又沒有風,人們坐在家中,尚且汗流浹背,何況在烈日下的田中割稻呢?可是成熟的稻,倘不收割,會受到牲畜踐踏和鳥類啄食的損害,所以不論天氣如何的炎熱,農夫們都要儘快的收割。張義的父親,在那農忙的季節,十分緊張忙碌,不在話下,當時張義已是十七歲的大孩子,農忙中應該盡力幫助父親,本是理所當然。豈知當他父親命他幫助割稻時,他非但沒有欣然受命,反覺得父親不該在炎熱的氣候中命他做事,竟對父親怒目而拒,好像要打罵父親的樣子。使他父親受了很大的氣,胃痛發作,飯也吃不下。張義不僅沒有幫父親的忙,且連父親的工作效率,也因生氣而受到不良影響了。就是為了這件事,在張義本人阿賴耶識的賬簿上,記下了一筆染汙極深的黑賬。
張義看到黑簿上,記下了上面一筆黑賬,尚未勾銷,正在驚駭失色的時候,冥王對他解釋說:「罪惡好比衣服上染了汙色,懺悔好比用肥皂洗滌。淺的汙色可用肥皂洗滌得掉,深的汙色是無法洗除的。你生平所犯其他罪惡,都是不深的汙色,得因痛切懺悔而洗除。但忤逆不孝,其罪最重,是極深的汙色,雖經懺悔,亦不易洗除。這是你的黑簿上,其他罪惡都已勾銷,獨有不孝罪業尚未勾銷的原因。好在你晚年誠心改過,所作功德很多,雖未能勾銷不孝惡業,尚能延壽,讓你回陽去吧!」說罷,冥差接著把張義的肩膀一拍,張義就蘇醒回陽來了。
從此以後,張義把冥間所見所聞的經過,逢人講說。使人們都知盡心盡力的孝順父母,千萬不可犯忤逆不孝的惡業。(取材自德育古鑒)
- Jan 19 Thu 2012 17:16
曹翰屠城世世作豬之啟示
曹翰屠城世世作豬之啟示
節錄自http://book.bfnn.org/books/0364.htm
曹翰是宋朝初年的武將,當時江南主李煜已經投降,各地州郡都已攻下,獨有江州指揮胡則,還堅守抵抗,曹翰帶兵圍攻江州四月,活捉胡則,把胡則殺了以後,還縱兵擄掠民間財寶,肆意燒殺,良民被殺者,不計其數。後來曹翰死後不久,子孫大多流為乞丐。與曹翰同時代的大將曹彬,因為仁慈愛民,所以子孫都很顯達,在救人善報類中曾有記載,而曹翰與曹彬相反,殘暴嗜殺,因此子孫流為乞丐,可見善惡的報應,昭然不爽。然而曹翰的子孫流為乞丐,還僅是現世的花報,其本身的惡果,世世墮落作豬,下面再講曹翰世世墮落作豬的事實:
蘇州人劉錫元,在明朝萬曆壬子年秋間,在貴州擔任房考官,回鄉的時候,船經湖南,夢見一長面偉人對他說:「我是宋朝的將軍曹翰,前生在唐朝時是一商人,偶而經過寺院,看到法師講經,發心設齋供養,並且聽經半日,由於這一善因,曾經做過幾世的小官,到了宋朝做偏將軍,就是曹翰,因為攻伐江州不下,怒而屠殺全城,種了這樣的殺業,世世墮落為豬,在你的佃戶家中,曾經承蒙你救活我,現在你停船的地方,明天第一隻受宰的豬,那就是我,有緣與你相遇,哀求你發發慈悲心,救救我的命!」劉錫元從夢中驚醒過來,看到停船的地方,岸上果然是殺豬的屠場,一會兒,抬出一隻豬,呼叫聲動地,劉錫元用錢向屠戶贖來,帶回蘇州,送到閶門放生園中放生,不論什麼人,只要喊一聲曹翰,那只豬就會昂首搖尾的答應,在當時的蘇州,有成千成萬的人,都曾經親眼看見那只曹翰投生的豬。(取材自歷史感應統記)
[湘清按:]
曹翰前生曾因供僧聽經聞法的功德,因而投生善道的人類做官,可是做了官之後,又因造了殺業而墮豬。這樣看來,我們信仰佛教,不可貪求人天福報,而應念佛求生西方,因為倘若不求出世,來生投為富貴的人,仍有造惡業而墮落的危險,曹翰的事實,是一最明顯的例子。親愛的同道們,我們做一切功德善事,都應回向求生西方才對,南無阿彌陀佛!
- Jan 07 Sat 2012 21:57
三世因果
佛說三世因果經
爾時,阿難陀尊者,在靈山會上,一千二百五十人俱。阿難頂禮合掌,遶佛三匝,胡跪合掌。請問本師釋迦牟尼佛:南閻浮提,一切眾生,末法時至,多生不善,不敬三寶,不重父母,無有三綱,五倫雜亂。貧窮下賤,六根不足。終日殺生害命,富貴貧窮,亦不平等。是何果報?望世尊慈悲,願為弟子一一解說!
佛告阿難,與諸大弟子言,善哉!善哉!汝等諦聽,吾當為汝等分明說之。一切世間,男女老少,貧賤富貴,受苦無窮,享福不盡,皆是前生因果之報。以何所作故?先須孝敬父母,敬信三寶,要戒殺放生,念佛布施,能種後世福田。
佛說因果偈云:富貴皆由命,前世各修因,有人受持者,世世福祿深。
善男信女聽言因。聽念三世因果經。
三世因果非小可。佛言真語莫非輕。
- Jan 05 Thu 2012 10:16
明白因果、自然放下(虛雲老和尚)
明白因果、自然放下(虛雲老和尚)
虛雲老和尚講述、雲居山方便開示、乙未閏三月十一日開示
釋迦如來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歸攝在三藏十二部中。三藏者,經藏、律藏、論藏是也。三藏所詮,不外戒定慧三學。經詮定學,律詮戒學,論詮慧學。再約而言之,則因果二字,全把佛所說法包括無餘了。
因果二字,是一切聖凡,世間出世間,都逃不了的。因是因緣,果是果報。比如種穀,以一粒穀子為因,以日光風雨為緣,結實收穫為果。若無因緣,決無結果也。一切聖賢之所以為聖賢者,其要在於明因識果。明者瞭解義,識者明白義。凡夫畏果,菩薩畏因。凡夫只怕惡果,不知惡果起緣於惡因,平常任意胡為,以圖一時快樂,不知樂是苦因;菩薩則不然,平常一舉一動,謹身護持,戒慎於初,既無惡因,何來惡果?縱有惡果,都是久遠前因,既屬前因種下,則後果難逃,故感果之時,安然順受,毫無畏縮,這就叫明因識果。
例如古人安世高法師,累世修持,首一世為安息國太子,捨離五欲,出家修道,得宿命通,知前世欠人命債,其債主在中國。於是航海而來,到達洛陽,行至曠野無人之境,忽覿面來一少年,身佩鋼刀,遠見法師,即怒氣衝衝,近前未發一言,即拔刀殺之。
法師死後,靈魂仍至安息國投胎,又為太子。迨年長,又發心出家,依然有宿命通,知今世尚有命債未還,債主亦在洛陽。於是重來,至前生殺彼身命者家中借宿。飯罷,問主人曰:「汝認識我否?」答曰:「不識。」又告曰:「我即為汝於某月某日在某曠野中所殺之僧是也。」主人大驚,念此事無第三者能知,此僧必是鬼魂來索命,遂欲逃遁。僧曰:「勿懼,我非鬼也。」即告以故,謂「我明日當被人打死,償夙生命債,故特來相求,請汝明日為我作證,傳我遺囑,說是我應還他命債,請官不必治誤殺者之罪。」說畢,各自安睡。次日,同至街坊,僧前行,見僧之前,有一鄉人挑柴,正行之間,前頭之柴忽然墮地,後頭之柴隨亦墮下,扁擔向後打來,適中僧之腦袋,立即斃命。鄉人被擒送官,訊後,擬定罪。主人見此事與僧昨夜所說相符,遂將僧遺言向官陳述。官聞言,相信因果不昧,遂赦鄉人誤殺之罪。
- Nov 13 Sun 2011 00:21
隨喜讚嘆、隨喜功德(如本法師)
隨喜讚嘆、隨喜功德(如本法師)
如本法師講述
節錄自http://book.bfnn.org/books3/2122.htm
『修心』如何去下手呢?各位可試著先做『隨喜讚歎』,要做到隨喜讚歎者,必先除去嫉妒心。
人要做到『別人好就是自己好,自己好即是別人好』的境地,是很困難的,更遑論是發揮『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精神,若能如此而為,是則名為功德無量!
現在『功利主義』的社會,『雪中送炭』者較少,隨喜『錦上添花』者,亦非出自坦誠,似乎缺少『欣賞他人的成功』之胸懷,我們應該為隨喜讚歎努力,來下功夫。
- Nov 04 Fri 2011 22:11
殺業重,多疾病(淨空法師)
殺業重,多疾病(淨空法師)
節錄自http://book.bfnn.org/books3/2072.htm#a05
世間人許多的疾病,從何而來?殺業太重。我最初讀《地藏菩薩本願經》的時候,寒毛直豎,為何我有如此深的感觸?我的父親在世時喜歡打獵,殺業很重,那時沒有接觸佛法,年輕不懂事,我跟著父親天天去打獵,天天殺生,沒有一天不殺生,我做了三年。
以前有算命先生跟他講,他四十五歲有一關可能過不了,所以,他辭掉職務回到家鄉,想躲過災難,沒有想到回到家鄉之後,大約住了半年就得病,那一年他正好四十五歲。得的那個病,死的那個狀況,就跟《地藏經》講的一樣,人瘋狂了,看到山往山上跑,看到水往水裡鑽,在水裡打魚、殺魚,我看了真害怕!後來讀了《地藏經》,想想我父親生病走的那個狀況,我就痛改前非,不但不敢殺生,我發心吃長素,不敢再吃眾生肉了。
所以,我學佛之後,只做三件事情,第一是放生,過去殺生,所以放生來贖罪。第二是布施醫藥,第三是印經。而早年的時候,我的母親也常常找人給我算命,我的命運跟父親差不多,也是過不了四十五歲,我很相信!因為我記憶當中,我的祖父是四十五歲死的,我的伯父是四十五歲死的,我的父親也是四十五歲死的。
我出家受戒時,和兩個戒兄很好,我們是同年,三個人的命運都差不多,看相算命都說我們三個人過不了四十五歲。到四十五歲的那一年,二月走了一個,五月又走了一個,到七月我生病了,我曉得輪到我了。那時台灣基隆十方大覺寺的方丈靈源老和尚,請我在夏安居期間講《楞嚴經》,但《楞嚴經》講到第三卷圓滿,我就生病了。我知道時間到了,所以,關起門在家裡念佛求往生,也不看醫生,因為醫生能醫病不能醫命,只好一心念佛求生淨土。結果,一個月之後病好了,一直到現在再也沒有生過病,這一個關口我總算過來了。
- Oct 31 Mon 2011 21:23
佛菩薩示現在世間,絕對不會暴露身分
佛菩薩示現在世間,絕對不會暴露身分
淨空法師講述
節錄自http://book.bfnn.org/books3/2072.htm
真人不露相:
在國外,尤其在美國,常常聽到某一個法師,大德或仁波切,說自己是菩薩再來的、佛再來的。同修們來問我,這是真的、還是假的?他們問錯了人,我怎麼會知道?我要是知道,那我不就成佛了!我要是沒有成佛,如何知道他成佛?我不是大菩薩再來的,如何曉得他是大菩薩再來的?
因此,這些傳說迷惑了廣大學佛的同修,特別是初學,實在講不但是初學,老修都被迷惑了。我們雖然不知道他是真,是假,但佛在經上有說明,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確實很多,尤其是眾生有極大苦難的時候,諸佛菩薩大慈大悲應化在世間,與一切大眾和光同塵,不一定以什麼身分示現。如《普門品》說的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所以不論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有佛菩薩現身。
- Oct 25 Tue 2011 21:24
寶香禪師與觀世音菩薩
寶香禪師與觀世音菩薩
淨空法師講述
節錄自http://book.bfnn.org/books2/1661.htm
中國佛教史上,寶誌公是觀世音菩薩再來,非常慈悲,以神通感化了梁武帝。傳記裡面記載,有一位四川的居士(他的師父是寶香禪師)來看寶誌公,寶誌公問他:「你們四川的香貴不貴?」他說:「我們四川的香不貴,很賤。」寶誌公點點頭:「很賤,那就應該去了。」他聽不懂這句話。回到四川,見到師父,師父問他:「寶誌公跟你說些什麼?」他就把原話說了一遍,他的師父點點頭:「知道了!」
寶誌公那句話的是什麼意思?四川的香貴不貴,就是在四川大家對寶香禪師尊不尊重。他以為是燒的香,所以說香很賤,很便宜。「很賤」的意思,就是指大眾不歡迎你,你應該走,不必住世了。寶香禪師懂得寶誌公說話的意思,過了兩天就召集信徒一起吃飯。因為這些信徒都不吃素,寶香禪師這一天開戒,雞鴨魚肉統統都吃。他預先在寺廟門口挖了一個放生池,吃完之後,他帶著所有信徒到放生池,做了一個表演,把他吃的這些雞鴨魚肉統統吐出來,吐出來全是活的。這些信徒們看到之後,才曉得法師不是普通人。表演完了之後,他站在那裡往生了。信眾才後悔沒有接受法師的教誨,但是已經來不及了。
由此可知,這個世間愈是苦難,各個行業愈有許多佛菩薩化身在其中,幫助眾生,真正是「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但是我們不認識。真正學佛的人要常生尊重心,對待一切人沒有分別,一律恭敬,就是普賢菩薩教導的「禮敬諸佛」。如果他是佛菩薩化身來的,他是現在佛;不是佛菩薩化現的,真的是凡夫,也是未來佛,都應當尊敬,不應當分別、執著。甚至於別人對我們不好,我們曉得那可能是佛菩薩化身來考驗我,試驗我的功夫是否到家。他罵我,看看我生不生氣?他打我,看看我心能不能平靜?你能有這樣的心與行持,無論在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能增長戒定慧,息滅貪瞋痴,哪有不成就的!不能成就的人,順境時隨順貪愛,逆境時隨順瞋恚,起心動念全是煩惱習氣。這樣的人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這一生不會有結果,這是我們要知道的。
- Oct 25 Tue 2011 20:54
參禪一念之差成了土地公
參禪一念之差成了土地公
淨空法師講述
節錄自http://book.bfnn.org/books2/1115.htm#a23
諦閑法師有個徒弟。他自己發心出家,當然很誠心,家也不要了,太太也沒商量好就先出家了。女兒才幾歲,寄託在兄弟家,他太太想不開就投江死了。他也不管,吵死弄活的也不管,他去修行,參禪。諦老法師於是送他到金山禪堂修行。
他修行很認真,修行有十多年了,修禪修得很有點名譽,還收了不少徒弟,當了首座。有徒弟,有人供養,吃的、穿的、住的那樣也不缺,心裡就生起貪心。有吃的,有住的,又有人供敬,心裡就有點自滿,洋洋得意。豈不知他一出家時,他內人的鬼魂就跟著他,有幾十年了。他內人不同意,不願意他出家,鬼魂就跟著他,想擾亂他。他參禪修行真有功夫,就有護法神保佑,鬼魂不能夠靠近迷惑他。他一打妄想,一貪,一得意,道行就退失了。護法神走了,鬼魂就得手,一下就撲到他身上,迷著他要投江。金山寺四周都是水,他身不由主的投到江裡。有人看見了,就把他救上來。過了幾天他又投江了,又讓人救上來了。金山方丈和尚說:「這不好!首座著魔了,他不懂水性,可別淹死了!趕快給他師父諦老法師報信,請諦老接他回去。」
諦老法師想想他是自己的徒弟,別人去還不行,諦老法師只有親身去一趟金山寺。讓他來他還不來,叫他走也不走。其實他就是給鬼魂撲到身上了,糊塗了。諦老說:「走吧!你別攪和了,人家都是修行人,你這左投回江,右投回江,跟我走吧!」
- Oct 25 Tue 2011 18:40
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修無師)
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修無師)
淨空法師講述/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節錄自http://book.bfnn.org/books3/2072.htm#a01
<修無師>
修無法師,他是營口人,作磚瓦匠出身。因生活環境不好,做工時又嫌辛苦,因感到這個世上只有苦沒有樂,屢思出苦之法。後聽人說念佛好,逐發心長時念佛。出家後正式聞佛法,念佛心益懇切,逢人亦必勸人念佛。
具有真實智慧之人,與世智辯聰的人不相同,真智慧是與性德相應,其成就如師子幢一樣,令見聞者自然生景仰之心。譬如倓虛法師在《念佛論》中講到的,哈爾濱極樂寺的修無師念佛往生。民國十八年,倓老是哈爾濱極樂寺的住持,極樂寺建立之後,以開堂傳戒做為慶祝,並請諦閑老法師當得戒和尚,因為他的老師是諦閑老法師。開壇傳戒是佛門最大、最殊勝莊嚴的法會,需要很多人幫忙,修無師也是從外面來的,發心到戒壇修福,幫助大眾。
- Oct 21 Fri 2011 21:33
如何超度家親眷屬
如何超度家親眷屬
淨空法師講述
節錄自http://book.bfnn.org/books2/1938.htm
諸位一定要明瞭,你要想超度你的家親眷屬,你自己一定要認真修行,積功累德。你真有心超度,你就要真心去修行;你修行有成就,他才能得度;你修行沒有成就,他也得不到福。譬如你在世間,你要想讓你的父母,讓你的家親眷屬,在社會上得到一切大眾的尊敬,你一定要成就你的學問,成就你的德行。使社會上一聽,「這是某某人的父母,某某人的眷屬」,大家對他特別尊重、特別關心、特別照顧,這就是加持!這就是自然的感應,道理在此地,這真正是幫助他、救助他。這個道理大家不難體會,你明白這個道理,你就可以聯想到《地藏經》上所講的原理、原則,你會恍然大悟,知道超度的確是有功德的,確確實實是能幫助造作罪業的亡者。
《地藏經》光目女這段公案,她的修行功夫就差一點,沒有《地藏經》婆羅門女那麼殊勝,她也是念佛,也是在很短的時間,她念到功夫成片。怎麼曉得呢?因為婆羅門女那個境界是定中境界,她那個境界是夢中境界。定中境界比夢中境界要殊勝太多。她是得夢中境界,也算是有成就。要照我們現在念佛法門裡面講,光目女的功夫是功夫成片,婆羅門女是事一心不亂。你自己修持沒有真實的功夫,這種真實功夫,是從你家親眷屬墮落在惡道,你一心想救拔他,所以你才拼命用功修學,是這麼個道理。你的成就就是他的成就;你沒有成就,他就沒有成就。這是原理,一定要懂。
這個佛在經典裡面把超度的原理與事實,跟我們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後我們再想,近代發生的這些事情,倓虛老法師在他的自傳,他那個自傳叫《影塵回憶錄》,是老和尚自己敘說他一生的經歷,由他的學生大光法師筆記,記錄下來。這個書在台灣流通得很廣,諸位都可以能夠得到。你看他裡面講了有一段超度的故事,那個時候他還沒有出家;倓老出家很晚,四十多歲才出家;但是他在出家之前就學佛,而且很用功。那個時候在天津,沒出家之前,在天津有幾個志同道合的,一塊在一起研究《楞嚴經》,所以那一段「八載寒窗讀《楞嚴》!」他有個朋友,他們合夥開了一個中藥舖,他的朋友姓劉,也是在一起「八載寒窗讀《楞嚴》」,對於《楞嚴經》有心得、有領悟,這我們說他有一點功夫!就憑這一點點功夫,那比起光目女、婆羅門女,差太遠了;但是就這麼一點點功夫,他就能產生效果。
- Oct 19 Wed 2011 18:16
誰有--善根、福德、因緣?(根熟者)
誰有--善根、福德、因緣?(根熟者)
淨空法師講述
1997年4月講於洛杉磯
節錄自http://book.bfnn.org/books/0471.htm#a02
佛法的教學一定跟事實真相相應,身要動,你看散步,散步這種運動有百利而無一害,我們現在看到早晨有許多人跑步,跑步是好運動,可是裡頭有副作用,心臟不好的話,容易出狀況,唯獨散步經行是有好處,絕定沒有壞處,心裡面專念阿彌陀佛,心清淨,沒有妄想。心清淨,身在走動,最健康的修學方法。
專念阿彌陀佛,這是《華嚴》五十三參,開頭就教我們這個方法。諸位要知道,第一個法門,在一般習慣上說叫「先入為主」,善財童子修什麼法門呢?善財就修這個法門;一直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他圓滿了,他成就了,一生成佛,用什麼方法?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佛在《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任何一個人,只要你能信、能願、能行,你就決定得生,《彌陀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你看了這一句經文,有什麼想法呢?想到自己業障深重,煩惱太多,沒有善根,大概這個法門我沒指望了,你要來問我,我也告訴你,你沒指望了。
- Oct 19 Wed 2011 17:40
佛法對小蟲之處理
佛法對小蟲之處理
淨空法師
講于達拉斯僑教中心
節錄自http://book.bfnn.org/books/0243.htm
這是很大也是很嚴肅的問題。佛不但教我們愛護一切動物,連植物都愛護。植物也有生命,所以清淨比丘不踏青草。草長得活潑,你從上面走過,對它也是侮辱,也是不恭敬。有路一定要從路上走過去,除非這地方沒有路,非從這裡走過不可,這是有開緣的。
至於動物、植物,從前出家人住在山上,蓋個茅篷,就地取材砍樹,搭茅篷。但是在砍樹的前三天,要去祭祀它,供養它,為它念經、念咒,告訴它,我三天之後要取這棵樹作材料,是不得已的。樹有一個人高,就有樹神,要請他搬家。
我們可以用這個例子。家裡有這些蚊蟲螞蟻小動物,你要噴殺蟲劑,或者整理房子,三天之前,若家裡有佛像,在佛菩薩面前,告訴這些小動物,請牠趕快搬家;三天之後有人來殺你,我己經三天前通知你了,通知你,你不走,那沒有辦法。這很有效果!有許多同修這樣做,來告訴我,果然沒有了,真有效果。誠心誠意,誠則靈,誠心能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我們能和佛菩薩感應道交,也可以跟這些小動物感應道交。以真誠心告知,實在不得已,為保護一家人的健康,所以我們彼此分開,你在房子外面,我在房子裡面。房子外面,決定不殺害;房子裡,每個星期,固定的時間要噴藥物殺蟲,以保持整潔。這樣就很好,如果不預先通知,就做得太過分了。
- Oct 19 Wed 2011 16:44
何謂五葷菜
何謂五葷菜
淨空法師
講于達拉斯僑教中心
節錄自http://book.bfnn.org/books/0243.htm
往常講解《大佛頂首楞嚴經》。經中所說的「五葷菜」,諸位要曉得,「葷」是草字頭,葷不是肉;肉食是腥,葷、腥要分開。葷跟腥不一樣,葷是植物,腥是動物。五葷是大蒜、小蒜、蔥、韭菜、興蕖。從前中國沒有興蕖,所以就用梵文翻譯。現在曉得興蕖就是洋蔥,性質是相同的。佛講這些是對初學人,修學功夫尚未成就的人,是有妨礙的。真正有功夫,就是《華嚴經》上講的「事事無礙」。如果這個不行,那個不行,就有障礙。但是初學的人,真的是處處都有障礙。
這五葷菜吃了,會使生理起反應。生吃容易動肝火;熟吃容易產生賀爾蒙,引起性衝動,妨礙清淨心,妨礙修定。不食的道理就在此。但是要吃到相當的分量,才會起作用。如果家裡燒菜,做為香料來配菜,起不了作用。就跟酒一樣,酒要喝醉了才起作用,要是喝一點點不醉的話,不起作用。所以,我們懂得佛制定戒條的真正用意,就知道如何受持,如何做。
現在的社會,跟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不同。如果佛出現在今天的社會,一定勸大家天天吃大蒜。因為現在的疾病很多,蒜能夠治療,特別是對於肺病。二十多年前,我在佛光山,山上只有一棟房子│東方佛教學院。當時有我跟唐一玄、方倫、會性法師,幾個人在那裡教學生。山上學生有二十多個生肺病的,唐一玄是個大夫,他的醫道很不錯。他講從前北京協和醫院一個肺病的例子。
- Oct 14 Fri 2011 23:46
認識十法界
認識十法界
淨空法師 講述/吳真度整理
節錄自http://book.bfnn.org/books/0093.htm#a03
參見十方法界:http://tw.myblog.yahoo.com/curtis-blog/article?mid=18&prev=29&next=2&l=f&fid=7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
前面我們將念佛法門所依據的經論作了一個簡單的介紹,今天我們談談修行的方法。首先我們要把「修行」這個名詞的定義搞清楚,「修」是修正,就是把錯誤的修正過來;「行」是行為,行為包括的範圍非常廣大,而佛在說法的時候,將無量的行為歸納為三大類,我想諸位都熟悉,身、語、意,一切行為總不出這三個範圍。
- Oct 14 Fri 2011 22:22
念佛三年站著往生(鍋漏匠)
念佛三年站著往生
淨空法師講述/青蓮印經會整理
參見http://book.bfnn.org/books2/1115.htm#a33
民初,諦閑法師有一位徒弟,這徒弟四十多歲才出家。他的年齡跟法師差不多,他們是從小一起玩的朋友。諦閑法師家庭環境比較好一點,所以念過書。他的舅父做生意把他帶出去,所以算是見過世面。他那個同學生活非常困苦,學一個「鍋漏匠」的手藝。什麼叫鍋漏匠?就是碗碟打破,他能把它補起來再用。
他就天天挑個擔子在外面叫喊,非常的辛苦。他真正體會到人生太苦了!他也知道小時候在一起玩的朋友,出了家,做了和尚,於是就找。找到諦閑法師,在廟裡住了幾天,就跟老法師說:「我要出家。」法師問:「為什麼?」「人生太苦了,我一定要出家。」老和尚說:「你不要開玩笑啦!住幾天還是去做生意吧!」
為什麼不讓他出家呢?老和尚考慮他年歲太大了,在當時,四、五十歲就是老人,體力也衰退了,出家,五堂功課學不會,念經也念不來,這樣,住在寺廟裡,讓人瞧不起,冷眼看待,心有多難過啊!學講經吧!他不識字,於是,老和尚就拒絕他。結果他就硬賴著:「我非出家不可,我不做生意了。」老和尚就說:「這樣好了,你要是真的想出家,你得答應我幾個條件。」他說:「這沒問題,我認你做師父,你說什麼我統統聽,統統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