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修身造福 (36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阿彌陀佛
號甘露王如來,又稱無量清淨佛、無量光佛、無量壽佛


南無阿彌陀佛聖號 六字二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9IeX-yG7E
 

南無阿彌陀佛聖號 四字四音
https://is.gd/4dsus9
 

西方極樂世界的真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9_or9VZbWY&list=PL6qk6XBGFewNbqjQaBKGhuyHRHKk1sKhE
 

文章標籤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彌陀佛淨土

念佛人,是活著往生西方世界,免除死亡之痛

念佛人往生,是活著走向西方光明大道,而不是死著去的;是精神心靈清楚預知時至。

生命還活著之前,阿彌陀佛活生生的接引我們神識靈魂坐著蓮花往生西方,然後身體才死亡。

生命不用歷經死亡之痛苦,是令生命最後獲得一種非常殊勝、華麗、莊嚴、高貴、快樂的享宴。活著走向佛世界光明大道,令生命劃下最完美的句點,太不可思議。念佛人往生時,無有病苦及死苦,預知時至。

預知往生時間將到,人很清醒,神識清楚安祥,會看到佛菩薩來迎接,還會告訴旁邊的人:「佛菩薩來了!我看見了!我要走了!最後為大家講一句法語」你就曉得往生是活著走的,不是死後才走的。

跟佛菩薩走時,臭皮囊不要了,丟掉了。可見念佛法門是一生成就的法門,可免除死亡之痛。」萬物眾生皆有生老病死八苦,只有念佛方能免除六苦萬物人類生命皆得歷經八苦,生、老、病、死四種身體之苦,以及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蘊熾盛四種精神之苦。唯有念佛則能去除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蘊熾盛六苦,念佛功德無量殊勝。

萬物人類生命終必死亡,唯有念佛才能脫離死亡過程及痛苦因為念佛人往生,是未死之前,阿彌陀佛現前接引,靈識就先活著走向西方光明大道,而不是死後才去的。等靈識走向西方世界後,身體才停止機能,但大體全身卻是呈現像活人酥軟紅潤的身體,完全脫離了死亡之過程及痛苦。念佛力量及福報,極為殊勝不可思議也。命終欲往生西方,唯有命終前,應一心念佛,無任何執著勿妄想,並行作諸善不造眾惡,當可往生西方世界無障礙,永生永世不墮輪迴生死受苦受難。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色界
https://books.masterhsingyun.org/ArticleDetail/artcle9619

 

無色界在色界之上,又居在三界之頂點,其天壽亦長於其他天眾。

無色界即是無物質的世界,無身體、無宮殿、無國土,只有心識住於深妙禪定中,是純粹精神的存在,故又稱「空界」。無色界的有情,雖然沒有物質,但依禪定力的深淺和業報的不同,因此也分為四級:

1.空無邊處天──與空相應,心中明淨

進入到了無色界以後,想到空處,把色界的一切都空掉。如眼是空的,鼻是空的,耳是空的,身體毛孔愈觀愈大,一一的想,逐漸的就不見有身體了,只想到空,且是無邊的空空洞洞。

又譬如蓮藕,只想其藕孔,藕孔愈想愈大、愈想愈大,到最後全不見蓮藕了,只想到空。想到全世界,也作如是觀,觀到最後不見世界了,進入到一片虛空中,不但身空,連住處亦空,此即是空無邊處天。

2.識無邊處天──與識相應,清淨寂靜

「空無邊」是空想,還是有想。有想便是一種印象,想到末了,連這空的印象都沒有了,也就是虛空都捨棄了,不再執著這個空相。空雖捨棄掉了,但還有個識存在,便到識無邊處天。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y 12 Sun 2024 15:24
  • 色界

色界
https://books.masterhsingyun.org/ArticleDetail/artcle9618

 

色界在欲界之上。色即色質,指的就是身體。色界是已進入禪定的境界,以禪悅法喜為食,故無飲食、睡眠、男女等欲望,只有清淨色相的身體,無男女,皆具丈夫相。精神上的情愛,及居住在有國家的型態、有社會組織的環境,因此稱「色界」。

生到色界的天人,除了要修十善之外,還要修禪定,及培福的四無量心。又依每個人禪定的深淺、粗妙、修福多少,而分為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等四級不同的精神世界。四禪合計有十八天,皆遠離欲界欲望,具妙色身,故統名為色界天。

1.初禪──無言無語,無憂無欲

初禪有三天。初禪已出離欲界之苦,不再貪戀世俗五欲,心地非常清淨,故而得「梵」名,故初禪天也可以稱為「清淨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同是在初禪,因福報享受不一樣,而有人民、大臣、國王的分別,即有國家的型態和社會的組織。

(1)梵眾天(梵王的庶民百姓)

梵眾天的「眾」,即大眾、多眾,不是少數人,如同寺院、團體、軍隊不限人數,愈多愈好。初禪天主以平等互助、彼此友愛的管理,讓人民在語言上無諍,在共處上和諧,在思想上共識,在守法上無偏,讓大眾都能在人我一如中,過清淨和悅的生活。

(2)梵輔天(梵王的大臣、官吏)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y 12 Sun 2024 15:22
  • 欲界

欲界
https://books.masterhsingyun.org/ArticleDetail/artcle9617

 

欲界的範圍,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畜所居的四大洲,下至無間地獄。生活在欲界的天人,有身體形相,故有物質生活的需求與精神生活的享樂。又因是男女相參,還存有飲食欲、男女欲、睡眠欲等欲望,因此稱為「欲界」。

又欲界六天,都有君臣、男女的國家形態,與人間差不多,只是其長壽、端正、多樂三事勝閻浮提。

欲界有六天:

1.四天王天──守護世間、廣學多聞

四天王就是中國民間俗稱的四大金剛,常駐在寺廟的大門口,像守衛一樣,屬佛教護法神之一。四大天王位於須彌山腰,各居在世界一方守護天下,令諸惡鬼神不得侵害眾生,故四天王又稱護世、或護國四天王。

(1)東方持國天王,「持國」就是護持國家、人民的意思。持國天王對國家的護持非常盡職,以能讓人民安和樂利為己任。其身為白色,穿甲戴冑,手持琵琶。琵琶是一種樂器,樂器的弦,不能調得太緊或太鬆,一定要調到恰到好處,才能彈出和悅音。此喻為在護持國家時,必須要行中道,不偏於一邊。故琵琶即代表「調」和。

(2)南方增長天王,「增長」就是在增長眾生的善根。增長天王每天都自我要求要進步,能進步不落伍,才能幫助眾生增長善根。其身為青色,穿甲戴冑,手持寶劍。劍表智慧,故常稱慧劍,所到之處,能斷除一切煩惱魔障。而舞劍能生風,劍即代表「風」。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y 12 Sun 2024 15:19
  • 天堂

天堂
https://books.masterhsingyun.org/ArticleDetail/artcle9616

 

「天堂」,即是一般所說的天上宮殿,常被喻為可以隨心享樂的美妙境地。宗教家常說,人行善,死後當升天堂,受諸福樂。人做惡,死後則入地獄,受諸痛苦,所以天堂是每個人嚮往的安樂處。

而這其中最應娑婆眾生的,不外是彌勒菩薩的「兜率淨土」,兜率淨土在兜率天,所謂「生天自有生天福,未必求仙便是仙」。

生天即指天堂,但天堂也有其法治規範,有其運作的管理方法。如:投生天堂其條件,一定要薄淫欲,欲心輕者、清心寡欲者,才有可能投生到高層的天界。

而投生天堂的資格,據《辯意長者子經》載,行五事可以生天界:一、慈悲,不殺生,進而放生護生;二、賢良,不偷盜,進而布施濟貧;三、貞節,不邪淫,進而護持戒律;四、誠信,不妄語,進而說善良語;五、明智,不飲酒,進而勸人不飲。

就此五事細分,即是一般所謂的十善業,不僅是消極的止惡,更要積極的行善。奉行此五事,將來可以投生到欲界的四天王天、忉利天二天。而投生欲界的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則要多加修禪定,只是此四天的定功,只要即「未到定」(其尚未至根本定)即可。若投生色界天及無色界天,其定功則要入根本定才可。如果能遵守這些升天堂的「生活公約」,自能離墮惡道的畏懼,有一個安住的修行場所。

天人是因修十善業的果報,而感生天界,在三界中地位最高,福報也最大。天人和凡夫不同的地方,據《金光明經》記載:

天人形象︰身體極為清淨,像琉璃一樣充滿著光明,牙齒如瓔珞自然潔白無垢,亦無大小便利不淨。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陀與大梵天王的對話
https://blog.udn.com/alexylu0p43/53202150

 

世尊涅盤之夜,為了能再見到世尊的面,三千大千世界主大梵天王來到人間,到了佛所頂禮後對佛說道:“希望世尊教我如何修行?云何而住。”

世尊即問大梵天王:“梵天,你是否曾經說過我是三千大千世界的主人,一切眾生都不如我,我勝過一切眾生。天下萬物和眾生都是我創造作的,都是我化現的嗎?” 大梵天王回答說:“是。世尊。我是這麼說的。”

世尊又反問道:“梵天,你又是誰創造的呢?又是誰變現的呢?” 梵天默然無語,回答不上來。

世尊又問道:“當那三千大千世界整個被劫火焚燒,一片火海。這也是你創作的嗎?也是你化現的嗎?” 梵天回答說:“世尊。這不是我創作的,也不是我化現的”。

佛又言道:“梵天,這山河大地依水聚住,水依風住,風依虛空。這大地厚度達六百八十萬由旬,不裂不散。梵天,這也是你創造作的嗎?也是你化現的嗎?” 梵天回答說:“不是的。世尊”。

佛又問道:“在這三千大千世界裡,有百億個太陽和月亮,他們都按照各自的軌跡有條不紊地運行著。梵天,這也是你創作的嗎?也是你化現的嗎? “不是。世尊”。

“有時候,日月天子都不在各自的宮殿,宮殿空虛。梵天,這也是你創作的嗎?也是你化現的嗎?” “不是的。世尊”。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衣食財祿,皆有定數。奢侈過求,受盡則終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30/304560.html

福盡而死是真理,故當惜福少享福。有人說:我自己賺的錢我自己花,不把錢花光享受,不是白賺錢了嗎?

  我們可以通過比喻來思考,比如一個農民對著糧倉想:這是我自己種的糧食,當然應享受,不把它吃完不是白辛苦一年嗎?這顯然是愚人自絕後路的做法,不為明年留下種子,最後只會餓死而已。可見,不顧及後果的過分享受,將會耗盡福報,給自己的未來和後世帶來無量的痛苦。

  來看一則公案:明朝正德三年出現了大旱災,楝塘地方因為有水庫而得以避免。第二年又出現大水災,也以堤壩高而沒有遭災。鄰近的幾個鄉連續好幾年沒有收成,唯獨楝塘地方接連豐收,而且他們乘形勢得到了官府的兩次免糧。於是這些村裡人廉價買進了各鄉的產業,生活變得非常富有。從此之後,該地樸素的風氣蕩然無存,奢糜成風。

  當時,鄉民陳良謨對他的叔兄說:“我們村子會有奇禍發生!”叔兄問他是什麼原因,他答:“無福消受罷了。”不久果然全村發生了大瘟疫,存活下來的寥寥無幾。

  先儒焦澹園說:“人生衣食財祿,皆有定數,當留有餘不盡之意。故節約不貪,則可延壽;奢侈過求,受盡則終;未見暴殄之人得皓首也。”人的福報有限,能節約不貪著,就可以延壽,如果過分奢侈,福報享盡了必定福盡而死。

  有人想:現在時代不同了,物質條件日新月異,過時的東西都可以丟掉。半碗飯、一張紙不值幾個錢,不要搞得太約束。

  這也是以撥無因果的斷見所滋生的邪見。從因果上思維,就會知道其實浪費半碗飯、一張紙,也有很大的罪過。比如半碗飯來之不易,從播種、施肥、灌溉、收割、去殼、運輸到最後煮成米飯,其間有多少勞動者的心血,要耗費多少自然資源,才能端到口邊,供你享用。這半碗飯不是無因無緣產生的,隨意浪費不會折福嗎?實際上,因果絲毫不會空耗,浪費財富是損減自己的福報。因此,想起物品來之不易、業果不虛,我們不能不珍惜福報。

  弘一大師在他的一篇演講中說:“我五歲時,父親就不在世了!七歲我練習寫字,拿整張的紙瞎寫,一點不知愛惜。我母親看到,就嚴肅地說:孩子!你要知道呀!你父親在世時,莫說這樣大的整張的紙不肯糟蹋,就連寸把長的紙條,也不肯隨便丟掉!母親這話,也是惜福的意思!我因為這樣的家庭教育,深深地印在腦海裡,後來年紀大了,也沒有一時不愛惜衣食。就是出家以後,一直到現在,也還保守著這樣的習慣。諸位請看我腳上穿的一雙黃鞋子,還是一九二○年在杭州時,一位打念佛七的出家人送給我的。又諸位有空,可以到我房間裡來看看,我的棉被面子,還是出家以前所用的;又有一把洋傘,也是一九一一年買的。這些東西,即使有破爛的地方,請人用針線縫縫,仍舊同新的一樣了。簡直可盡我形壽受用著!不過,我所穿的小衫褲和羅漢草鞋一類的東西,卻須五六年一換,除此以外,一切衣物,大都是在家時或是初出家時置的。”

文章標籤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聲音真的可以聽出一個人的福報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29/292337.html

古來大德說話時都是聲如洪鐘。你去聽夢參老和尚講座,現年100歲了,他的講話,非常有力中氣十足,這就是福報。到了九十多歲時有這個效果,這就是福報。以前老和尚在很大的講堂說話不用話筒,但是全部聽得到。老和尚現年也是一百歲了。這也可以看一個人修行的功夫。

  聲音,就是喉輪,喉輪健康的人,聲音就好,福報就大。這個色身,也是法身,也是報應之身。色身可以看一個人健康,福報,業力,命數等等。如果福報增長,色身已經會起變化,你相信嗎?

  聲音要好,要洪亮,要怎麼做,只有通過修行,培養福報,多說好話。你看很多法師的聲音,都很好聽,像天籁之音,梵音,這就是修來的。大願法師說,一個人,聲音沙啞,到了六十歲一定貧窮孤獨。我見過一個,聲音沙啞,果然六十歲就往生了。

  懺悔可以讓人心更加柔軟,讓心柔軟的,這是懺悔的力量。所以,拜佛時要抱著一股懺悔的心,就容易和菩薩感應道交。做錯事了能夠去求懺悔,說我錯了,把頭低下來身體放軟,那就自在了。你看過台風會吹倒樹,可是有沒有聽過台風吹倒小草的?業障要打擊你了,那就趕快去拜忏,就是死也要拜,就是自己趕緊求懺悔:責備自己,知道自己錯,痛哭流涕、真誠的懺悔。因為你很柔軟、彎得了腰、願意低頭、願意承認錯,業障就不能再打擊你,因為鐵拳不打笑臉人嘛!再大的業障風,也吹不斷你這個柔軟的草,記住:勇於認錯是修行人的基本風范。

  身體柔軟的人,心一定是柔軟的,聲音也是柔軟的,寫出來的字也是柔軟的,面貌也是柔軟的。一個內心很硬的人,身體是堅硬的,字是也堅硬的,臉上也是有稜有角的。其實這樣子不好。堅硬就是妄想太堅固了,執著太堅固,妄想太堅固的人,往往身體不夠柔軟。

  佛經上說極樂世界的音聲是和雅音。這個和雅音也是柔軟的。女人的聲音不能太尖了,也不能太硬,聲音太尖了,那麼心也是不夠柔軟的。為什麼要懺悔,要拜佛,要誦咒,就是讓聲音變得柔軟,性格也變得柔軟。

  在念佛誦經持咒時,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是耳朵聽進心裡。耳朵一定要聽進心裡。很多人共修,犯了一個錯誤,就是比聲音大,而不注重入心。這是很糟糕的,耳朵聽進心裡是第一步,自己不斷誦經唱咒才是第二步。所以每次我帶領共修,其實我都是耳朵在仔細聽別人的唱調。

  一個人耳根的能力,反應了他是否是個智慧的人。這一點很關鍵,所以大家要多多誦經,然後多多聽。聽啊,唱啊,慢慢的,悲心起來了,懺悔心起來了,業障就消除了。你能聽得到觀音菩薩的呼喚嗎?

文章標籤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貪嗔癡慢疑五毒的念頭與自然災害的關系(淨空法師)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21/212158.html

大小乘經典裡面,佛常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我們把念頭歸一,那個能量就大了。他講這些,我們淨宗只講一句話把他那個全包了,「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你看一向專念把念頭集中,什麼念頭都沒有,只有一個念頭念阿彌陀佛,能量的殊勝超過科學家所說的。

這一念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可以在極樂世界上成佛,這一念。地球上這個小小災難,哪有不能解決的道理!我們在這個地方要建立堅定的信心。我們懷疑錯了,這一懷疑就把這個能量全部破壞掉。所以貪瞋癡慢疑,佛叫它做五毒,這是五種極端負面的思想,最壞的思想,把所有一切善的統統破壞掉。

頭一個是貪,這是什麼?人最容易犯的,哪個人不貪?貪財、貪色、貪名、貪利,貪是毒,貪毒帶給我們五臟六腑的生病。五臟六腑為什麼會生病?就因為貪心來的,貪心把我們好的細胞變成了帶病毒的細胞,這個病毒就是貪瞋癡慢疑。

《楞嚴經》上告訴我們,貪心感應外面是水災,海水上升,江河氾濫,貪婪是因;瞋恚帶給我們的是火災,火山爆發,地球溫度上升,感應是天火、山火燒山。愚癡帶來是風災,是上個月,我們看到美國一天當中,有二百多個龍捲風,從來沒有過的,十幾個州發生二百多個龍捲風,佛說這個原因是愚癡;傲慢帶來的是地震。

懷疑,懷疑帶來的在個人身上來說,免疫能力崩潰,就是你很容易感疾病,免疫能力沒有,破壞了。對外面的世界,山會倒下來叫山崩地陷,地也會沉下去,懷疑,為什麼?你不相信。「信為道元功德母」,所以懷疑的災難比什麼都嚴重,地沉下去,山崩倒下來。

這是說明什麼?說明我們的意念影響外面山河大地,影響地球。今天為什麼災難這麼多?貪瞋癡慢疑全了,每個人都犯。這地球上居民哪一個沒有貪瞋癡慢疑?不能說百分之百,大概百分之九十五是靠得住的!那還能沒有災難嗎?不可能沒有災難。


文章標籤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念佛人善神護佑,惡鬼遠離,你還怕什麼?(印光大師)
https://kknews.cc/news/n3yvam8.html

印光大師講故事
——選自《印光大師永懷錄》

炮火連天,兵荒馬亂,有人嚇出了毛病,整天心神不定,一會兒急著看醫生,一分鐘都等不及;一會兒醫生開了方子卻不肯服藥,醫生請了一個又一個。

大師笑他像小孩子一樣,告訴他這樣求醫治病,只會添病,他卻惴惴不安地說自己就是心煩意亂,大師開導他:「你忙著胡亂吃藥看病,就是自己給自己添病。還說什麼發心出家修行,了生死大事,這種富貴嬌氣不改,出家要是得了病,只怕你會急死。」居士一聽,臉都紅了。

文章標籤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憨山大師勸世文
http://dragon.ccut.edu.tw/~chucm/new_page_122.htm

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處隨緣延歲月,終身安分度時光。
休將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過失揚,
謹慎穩守無懊惱,耐煩做事好商量。
常觀硬弩弦先斷,每見鋼刀口易傷,
惹禍皆從閒口舌,招災多為壞心腸。
是非不必爭人我,彼此何須論短長,

文章標籤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彌陀佛的來歷,為何要念此佛,為何十方諸佛都稱讚此佛
https://twgreatdaily.com/RF856W4BMH2_cNUgs4Ht.html

關於阿彌陀佛名號之由來,據鳩摩羅大師什譯的《阿彌陀經》記載,此佛光明無量、壽命無量,光明無量代表智慧,壽命無量代表福德,佛是兩足尊,智慧和福德圓滿,故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光明照遍宇宙中無量無邊的世界。阿彌陀佛然據梵本阿彌陀經及稱讚凈土佛攝受經載,此佛壽命無數、妙光無邊,故稱無量壽佛、無量光佛。一佛而有不同義之二名,為其它諸佛所未見。另據平等覺經、後出阿彌陀佛偈、稱讚凈土佛攝受經等記載,阿彌陀佛號稱無量清凈佛,所在之世界稱為清凈世界、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成道之本緣,據《無量壽經》卷上記載,過去久遠劫世自在王佛住世時,有一國王發無上道心,舍王位出家,名為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佛處修行,熟知諸佛之凈土,歷經五劫之思慮而發殊勝之四十八願。此後,不斷積聚功德,而於距今十劫之前,願行圓滿,成阿彌陀佛,在離此十萬億佛土之西方,報得極樂凈土。迄今仍在彼土說法,即凈土門之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凈土,故又稱接引佛。阿彌陀佛三尊像通常以觀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為其脅侍,而與此二尊並稱為西方三聖。

《法華經》有一段很驚人、很難以想像的譬喻,來間接顯明阿彌陀佛成佛以來的長久,這就是「五百塵點劫」。也就是說,阿彌陀佛的成佛,是五百塵點劫以來已經成佛了。那麼,五百塵點劫到底有多長呢?難以想像!《法華經》怎麼說明呢?「有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的世界,這樣多的世界,已經是無法形容了,那麼,把這麼多的世界磨為微塵,我們算算看,這些微塵有多少?無法計算!這些微塵,每經過一個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世界,就放一粒微塵,再經過一個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世界,又放一粒微塵,直到這些微塵都放完了,你看這些世界有多少?想像起來會讓你昏倒。好,把這些世界又通通都磨為微塵,一粒微塵算是一劫,這些劫就沒辦法形容了,這叫「五百塵點劫」。阿彌陀佛成佛以來,已經有這麼長久的時間了,而這麼長的時間。就本地來講,釋迦牟尼佛成佛以來,已經很久了,阿彌陀佛成佛以來,也已經很久了。

據《悲華經》記載:久遠無量劫前,有一個轉輪聖王和他一千個兒子在大臣寶海的勸告下,皈依了寶藏如來。寶藏如來為這麼一大家子授記,這位轉輪聖王就是阿彌陀佛,太子不眴是觀音菩薩,二王子尼摩是大勢至菩薩,而大臣寶海則是釋迦牟尼佛。而《法華經》里記載,久遠之前的另外一個世界有位國王(大通智勝佛未出家時)有十六個王子,其中阿彌陀佛在當時是第九位王子,釋迦牟尼佛在當時是第十六位王子,當時他們各自受持不同的剎土。

文章標籤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佛修行一定要發願很重要
https://twgreatdaily.com/ZU3u2m4BMH2_cNUg63hI.html

信在學佛修行當中也很重要,「信為道德功源母,長養一切諸善根」。《華嚴經》「信為道源功德母」,信心是一切善法的來源,可以生出一切功德,因此說信心是功德之母。同時信也是學佛修行的入門,信就是相信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佛法,佛法是佛涅槃時,佛弟子整理和記錄的,就是信奉佛法。除了「信」之外,就是「行」,就是把佛法落實到實處,就是在生活工作中修行,以事練心。就是古大德常講「歷事練心」,這才叫修行。歷是經歷,我們從早到晚,不曉得遇到多少人,遇到多少事情,就在這個人事裡面磨練,就是依教奉行。

除了「信」和「行」,學佛修行的人要發「菩提心」。大德開示:我們當初發心學佛,就是要來幫助眾生、利益眾生,所以我們的心要像地藏王菩薩、像土地能夠包容一切。我們要知道,生命的意義不在於得到、占有,而是在於奉獻,在於愛別人,奉獻才會快樂。這樣的一份初發心,就是所謂的「菩提心」。

另外我們還要發四種願:

第一個願:眾生無邊誓願度。

文章標籤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開悟就是成佛了嗎?比開悟成就高的方法
https://ppfocus.com/0/cu105ab62.html

禪宗主張「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也就是所謂的開悟,就成佛了嗎。這裡的見性只是見到了自性佛性,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佛。一般一個佛國一段時期只有一尊佛,比如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佛陀釋迦牟尼佛,當然已經涅槃了。而未來佛彌勒佛,要時機成熟了以後才下生成佛。除了乘願再來的佛除外,開悟的人並沒有成佛。而六祖慧能大師說過「只接上根利根之人,只接最上乘人」,而且用《金剛經》印證修行之人所悟的真假。

因爲悟後還要起修,也就是所說的「理需頓悟,事需漸修」。可見開悟只是修行的開始,禪宗的修行是靠自力,釋迦牟尼佛說過靠自力修行,一個普通人也就是凡夫從初發心到成佛,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而且成佛後還要用一百劫的時間來修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個時間是很長的,長的無法計算。爲什麼靠個人成佛要用這麼長的時間,就是中間有退轉。另外佛是兩足尊,智慧和福德圓滿,這中間還要廣修智慧和福德。

靠個人修行猶如爬樓梯,就像柱子一樣一節一節的往上。所以個人修行成佛是有過程的,先破我執(斷見思惑,證我空,七信位,即阿羅漢),再破法執(斷塵沙惑,證法空,八信位以上的菩薩),最後破空執(斷無明惑,證空空,初住位以上的菩薩,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無明惑斷盡才能離幻歸真,徹證實相。從凡夫到圓滿佛果有52個階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

《金剛經》雖講破「我執」和「法執」,但是我執是很難破的,更別說開悟了。夢參老和尚開示:開悟並不是修成,更不是成道。開悟只是明「理」而已;而斷煩惱、證菩提的修行才是「事」。「理可頓悟,事須漸除」。所以稱開悟的禪宗大德「成佛了」是錯誤的。開悟並沒有成佛,明心見性之後還需要學習,如果不識文字就從文字學起。

文章標籤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念佛,信願堅固,即一心不亂
https://kknews.cc/zh-tw/fo/apbx6y6.html

念佛得生西方淨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蕅益大師《阿彌陀經要解》:

【信願持名。一經要旨。信願為慧行。持名為行行。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故慧行為前導。行行為正修。如目足並運也。…同居一關。最難透脫。唯極樂同居。超出十方同居之外。了此。方能深信彌陀願力。信佛力。方能深信名號功德。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議也。具此深信,方能發於大願。文中應當二字。即指深信。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合此信願。的為淨土指南。由此而執持名號。乃為正行。
若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若無信願。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銅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修淨業者。不可不知也。大本阿彌陀經。亦以發菩提願為要。正與此同。…】

印光大師開示:

文章標籤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六欲天男女的欲樂 (宣化上人)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24/235634.html

(天界有二十八天)

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為什麼叫六欲天呢?這兒的天人,雖然生到天上去,但是還有淫欲心,還有不清淨的思想。

四王天和忉利天的天人行淫欲,和我們人間的人是一樣的。為什麼一樣?他們都是有形體的;四王天的天人也一樣要結婚,忉利天的天人也一樣要結婚,都有夫婦、父子的情形。四王天的天人生孩子,一生出來的小孩子有多大呢?就有人間小孩五歲那麼大。忉利天呢?就有七歲那麼大,夜摩天就有十歲那麼大。小孩子一生出來,就這麼大,坐在天人的膝蓋上。生出來,吃一種自然的天露,這天的甘露,是自然化現出來的,等吃完之後,沒有好久,就變得和一般的天人一樣大了,也就是身量有半裡高,壽命有五百歲那麼長,這是四王天。

四王忉利欲交抱,夜摩執手兜率笑。化樂熟視他暫視,此是六天之欲樂。

文章標籤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能治病 (印光大師)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9/194526.html

念觀音名號,大則大應,小則小應,絕無不應之理。只管放開大膽對人說。彼不見感應者,〖感應之跡,有顯感顯應、冥感冥應、冥感顯應、顯感冥應。見正編石印普陀山志序〗亦未嘗無感應也。

若病苦至劇,不能忍受者,當於朝暮念佛回向外,專心致志,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觀音現身塵剎,尋聲救苦。人當危急之際,若能持誦禮拜,無不隨感而應,即垂慈佑,令脫苦惱而獲安樂也。

念佛念觀音,均能消災免難。平時宜多念佛,少念觀音。遇患難,宜專念觀音;以觀音悲心甚切,與此方眾生宿緣深故。不可見作此說,便謂佛之慈悲,不及觀音。須知觀音乃代佛垂慈救苦者,即釋迦佛在世時,亦嘗令苦難眾生念觀音,況吾輩凡夫乎?

救災,當以盡人能念者為有大益。若摩利支天咒,所印雖多,亦難於大劫臨頭時用。宜取消,令人念觀音聖號,雖三歲孩童也能念。且勿謂支天咒之利益大,念觀音之利益小;縱此咒即觀音示現,亦當以念觀音為事。汝信心雖好,不知一法普攝一切法之至理,及不知要緊之時,愈約愈妙。儒教亦雲: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汝若知此義,當以光言為至論。

文章標籤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克斯特效應《原始感應》
https://www.epochweekly.com/b5/191/8523.htm

巴克斯特效應,是指植物具有意識、思維及喜、怒、哀、樂等各種情感,還具備人所不及的超感官功能。

巴克斯特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測謊儀專家,全名克裡夫-巴克斯特(Cleve Backster)。70年代,他改裝了一台記錄測量儀,並把它與植物相互連接起來。他構想了對植物采取一次威脅行動--用火燒植物的葉子,一瞬間在心中想象了這一燃燒的情景,圖紙上的示蹤圖瞬間就發生了變化,在表格上不停地向上掃描。而巴克斯特此時根本沒有任何動作。隨後他取來了火柴,剛剛劃著的一瞬間,記錄儀上再次出現了明顯的變化。燃燒的火柴還沒有接觸到植物,記錄儀的指針已劇烈的擺動,甚至記錄曲線都超出了記錄紙的邊緣,出現了極強烈的恐懼表現。後來他又重復多次類似的實驗。比如,當他假裝著要燒植物的葉子時,圖紙上卻沒有這種反應。植物還具有辨別人真假意圖的能力。

巴克斯特曾經設計過這樣一個試驗:他當著植物的面,把幾只活海蝦丟入沸騰的開水中,這時,植物馬上陷入到極度的刺激之中。試驗多次,每次都有同樣的反應。為了排除任何可能的人為干擾,保證試驗絕對真實嚴謹。他用一種新設計的儀器,不按事先規定的時間,自動把海蝦投入沸水中,並用精確到 1/10秒的記錄儀記下結果。巴克斯特在三間房子裡各放一株植物,讓它們與儀器的電極相連,然後鎖上門,不允許任何人進入。第二天,他去看試驗結果,發現每當海蝦被投入沸水後的6~7秒鐘後,植物的活動曲線便急劇上升。根據這些,巴克斯特指出,海蝦死亡引起了植物的劇烈曲線反應,這並不是一種偶然現象。幾乎可以肯定,植物之間能夠有交往,而且,植物和其他生物之間也能發生交往。在美國耶魯大學,巴克斯特曾當眾將一只蜘蛛與植物置於同一屋內,當觸動蜘蛛使其爬動時,儀器記錄紙上出現了奇跡 --早在蜘蛛開始爬行前,植物便產生了反應。顯然,這表明了植物具有感知蜘蛛行動意圖的超感能力。

為研究植物的記憶能力,巴克斯特將兩棵植物並排置於同一屋內,讓一名學生當著一株植物的面將另一株植物毀掉。然後讓這名學生混在幾個學生中間,都穿一樣的服裝,並戴上面具,一一向活著的那株植物走去,最後當“毀壞者”走過去時,植物在儀器記錄紙上立刻留下極為強烈的信號指示,表露出了對“毀壞者”的恐懼。類似驗證植物具有記憶力的實驗還有很多,例如,有人曾把測慌儀接在一盆仙人掌上,一個人把仙人掌連根拔起,扔在地上,然後把仙人掌栽到盆裡,再讓那個人走近仙人掌,測慌儀上的指針馬上抖動起來,同樣顯示出仙人掌對這個人很害怕。

文章標籤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感應往生咒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33/334413.html

往生咒
https://curtisyen74.pixnet.net/blog/post/19238774

佛教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但你不要因此害怕或分心。另外念完一定要迴向,這個很重要!經書最後都有,照著念就行。

全稱“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簡稱往生咒,是佛教淨土宗信徒經常持誦的一種經咒。亦用於超度亡人。日夜各二十一遍,能滅五逆、十惡、謗法等重罪。誠心念此咒,阿彌陀佛常在頭上保佑,怨家不能傷害,可享安樂之福。

文章標籤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