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修行應當先求往生後來度人
復潘對鳧居士書二(印光大師)
http://www.minlun.org.tw/haihui/data/56/index.asp?t1=2&t2=0&t3=77
某居士去年去世,彼先妄發大心,要在此世間度人。九年至山被光呵斥,似乎轉念。故後,其子訃來,言睡三日,不食不語遂逝。看此光景,殆非往生之相。是以欲求往生,當放下此世間。並放下過分之狂妄心。(如同菩薩在生死中度脫眾生,此須自己是菩薩始得,若自己尚是凡夫,便欲擔任此事,不但不能度人,且不能自度。世間多少善知識,皆受此病,尚謂之為有大菩提心。須知此心先求往生則有益,以此不求往生,須是菩薩則可,否則為害不淺。)
過分之狂妄心,為真修行者之一大障礙,不可不知。
再者某居士之為人,過於好名。故其所作之書,全仿佛經之口氣。其以凡濫聖之過,殊非淺鮮。故致宏法之功,不得實益。百年身世,瞬息即逝。但祈專心致志於念佛求生,則某居士即為一大警策也。
目前分類:修身造福 (362)
- Jun 03 Sun 2012 17:49
凡夫修行應當先求往生後來度人
- Jun 03 Sun 2012 16:07
好名惡實為修行大忌(印光大師)
好名惡實為修行大忌(印光大師)
《廬山青蓮寺結社念佛宣言書》
http://book.bfnn.org/books2/1289.htm#a076
大覺世尊,愍諸眾生,迷背自心,輪迴六道,久經長劫,莫之能出。由是輿無緣慈,運同體悲,示生世閒,成等正覺,隨順機宜,廣說諸法。
……又恐根器或劣,未得解脫,而再一受生,難免迷失。於是特開信願念佛,求生淨土一門,俾若聖若凡,同於現生,往生西方。聖則速證無上菩提,凡則永出生死繫縛,以其仗佛慈力,故其功德利益,不可思議也。
……以一代時教,皆仗自力,以出生死。淨土法門,未斷惑者,仗佛慈力,即可帶業往生,已斷惑者,仗佛慈力,遂得速登上地。乃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不可以常途教道,相為並論也。
以故華嚴法華等諸大乘經,文殊普賢等諸大菩薩,馬鳴龍樹等諸大祖師,悉皆顯闡讚導,普勸往生。……
世之愚人,每多不修實行,偏欲得一真修之虛名,以故設種種法,妝點粉飾,成一似是而非之相,冀人稱讚於己。其心行已汙濁不堪,縱有修持,亦為此心所汙,決難得其真實利益,此所謂好名而惡實,為修行第一大忌。倘具前之所當行,無後之所當忌,則於世閒則為賢人,於佛法則為開士。……
《吳淞佛教居士林發隱序》
http://book.bfnn.org/books2/1290.htm#a082
- Jun 02 Sat 2012 21:05
念佛往生之證據(印光大師)
念佛往生之證據(印光大師)
印祖文鈔三編下冊卷四
一切念佛人往生及不往生之證據
http://www.minlun.org.tw/haihui/data/56/index.asp?t1=2&t2=7&t3=86
如來一代時教所說一切法門,皆令眾生修戒定慧,斷貪瞋癡。了幻妄之生死,證真常之心性者。然眾生根有利鈍,惑有厚薄。根利惑薄者,或可即生了生死,或二三四五生了生死。根鈍惑厚者,十百千萬生,或十百千萬劫,猶不能了。此系依通途教理修持而論。
乃仗自己修戒定慧力,斷盡貪瞋癡煩惑者,其難也難如登天。任汝見地高,功夫深,功德大,智慧大。若三界內見思惑未盡,決不能出三界外以了生死。
唯念佛法門,全仗阿彌陀佛大慈悲願力,若具真信切願,至誠懇切,念佛名號,求生西方者,無論根之利鈍,惑之厚薄,皆可於現生臨命終時,蒙佛慈力親垂接引,往生西方。既往生已,見思煩惱,不斷而斷。以西方極樂世界境緣殊勝,一一皆能增長人之功德智慧,絕無令人起貪瞋癡者。此如來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不得以通途教理而論。世有深通宗教,不信淨土法門者,蓋以通途教理,論特別法門也。使彼知是特別法門,則自行化他,莫敢或違矣。
張福泉嬸母劉氏,生性淳篤,是其宿根。及病而信福泉宗淨等所說而念佛。又加家人助念,故得吉徉而逝,面色轉勝於前。逾十四時,通身冷透,頂猶溫暖,肢體柔軟,蠅不至室等瑞相。
按大集經說臨終徵驗偈云:
頂聖眼天生,人心餓鬼腹,畜生膝蓋離,地獄腳板出。
- May 31 Thu 2012 15:03
參禪法門絕非下根之人能夠修持(印光大師)
參禪法門絕非下根之人能夠修持(印光大師)
印光大師文鈔續編卷上
http://book.bfnn.org/books2/1317.htm
致廣慧和尚書
(民國二十九年正月)
……參禪一事,非小根行人所做得到。即做到大徹大悟地位,而煩惱未能斷盡,生死仍舊莫出。
現在人且勿論,即如宋之五祖戒(五祖,寺名,師戒禪師住五祖寺,故名五祖戒,非禪宗五祖。),草堂清(禪師),真如喆(宋朝大溈真如喆禪師),其所悟處,名震海內。
- May 31 Thu 2012 13:57
修持及立身涉世之道(印光大師)
修持及立身涉世之道(印光大師)
印光大師文鈔續編卷上
http://book.bfnn.org/books2/1317.htm
一函遍復
(語雖拙樸,義本佛經。若肯依行,其利無窮。民國二十一年)
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乃如來普為一切上聖下凡,令其於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於此不信不修,可不哀哉。
此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
- May 30 Wed 2012 21:09
蘇東坡的前世今生(三世佛緣)
蘇東坡的前世今生(三世佛緣)
蘇軾(東林常總禪師法嗣)
蘇子瞻,眉山人,名軾,號東坡。初母程氏方娠,夢一僧至門,瘠而眇,後弟轍官高安時,真淨、文聖、壽聰時時相過從,一夕三人同夢迎五祖戒,俄而軾至,理夢事,軾曰:某年七八歲,嘗夢身是僧,往來陝右。真淨曰:戒禪師陝右人也,暮年棄五祖,來遊高安,終於大愚逆數,蓋五十年,而軾時年四十九,又戒眇一目,乃悟,軾前身即戒和尚云。
——節錄自 《居士分燈錄》卍新纂續藏經 第八十六冊 No. 1607
你說任何一個法門,諸位一定要記住,你要學禪,你要學密,都要斷見思惑才能出得了三界。所以禪家大徹大悟之後,為什麼還墮落?他就是見思煩惱沒斷乾淨,所以不行。像諸位很熟悉的,像五祖戒禪師的後身是蘇東坡,這就很清楚了。蘇東坡的前身是禪宗的祖師,是大徹大悟的人,第二生又回來了,到人間來,去作官去了,這一作官做得迷惑顛倒。他的文章做得好,是前生誦經誦得多,有智慧。所以,不斷惑不行,不能解決問題。這個法門(指念佛法門)不要斷煩惱就能成功,所以講帶業往生;雖然講不斷煩惱,諸位要記住,它是伏煩惱。伏容易,斷難,斷不容易,伏容易,容易太多了。講伏煩惱,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伏簡單,就是忍一忍!你能夠忍得住就行了,問題就可以解決了。斷難,太難太難了。
——節錄自阿彌陀經要解(第十集)1993/10 達拉斯 檔名:01-07-10- 淨空法師講述
蘇東坡前世是禪師
http://www.buddha-hi.net/re/thread-28575-1-1.html
五祖戒 (看雪客注:湖北黃梅有個寺院叫五祖寺,當時的住持叫戒禪師,故名“五祖戒”或“五戒”,而絕對不是“禪宗五祖”——有一知半解者訛傳為是禪宗五祖轉世為蘇東坡,大錯特錯) 因犯色戒而坐化投胎,轉世成了蘇東坡,這個公案很多人都知道。
這五戒禪師一目失明,還有一師兄叫明悟。五戒因為一念之差,同女子紅蓮有了苟且之事,犯了姦淫之戒,結果事情被已經有神通的明悟和尚看破,五戒羞愧難當,便坐化投胎去了。明悟已經預見五戒下一世可能謗佛謗僧,這樣可能就永無出頭之日了,於是他也趕緊坐化,緊追五戒投胎而去。到了這一世,五戒投胎成了蘇東坡,而明悟就是蘇東坡的好朋友佛印和尚。蘇東坡剛開始時真的不信佛法,醉心功名,但佛印一直不離不棄地追隨左右,苦心勸化點悟於他。自身的親身遭遇,加上佛印的不斷勸化點悟,蘇東坡終於醒悟,不但深信因果輪迴之說,而且崇信佛法,潛心修煉。
- May 27 Sun 2012 20:49
修行希望見好境界易招魔
修行希望見好境界易招魔
印光大師
《境界》
http://www.minlun.org.tw/haihui/data/56/index.asp?t1=0&t2=8&t3=180
諸位欲得實益,當按佛菩薩祖師所說而修,決得真實利益。古德教人,只為人說用功法,誰將自己所見境界,搬出來示人。
遠公大師,為蓮宗初祖,至臨終時見佛,方與門人言,我已三睹聖相,今復再見,吾其往生矣。若論遠公身份,豈惟三睹聖相,別無一點好境界乎?然若到心空境寂時,又何境界之有?
所云心佛相應,心佛雙亡,四相不存,三心叵得,無念而常念,即念而了無能念之心,與所念之佛,此處有何境界,倘念至此,不妨西方淨境,徹底全彰,然由念寂情亡,故於此更能得益,決不至生大歡喜,誤認消息,以致著魔發狂。
倘未到一心時,心中念念想境界,此境界現,決定受禍,楞嚴云:『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此尚非躁妄心所惑之魔境,而一生歡喜,謂為證聖,便成魔子,況最初即以魔心所感之魔境為聖乎?
[原文]
http://www.minlun.org.tw/haihui/data/56/index.asp?t1=0&t2=2&t3=67
- May 27 Sun 2012 15:24
印光大師與大勢至菩薩
印光大師與大勢至菩薩
[白話文]
觀音菩薩點化女學生皈依印光大師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0/101405.html
十八歲的楊信芳畢業於上海女子中學,和同學張孝娟友誼深厚,常來常往。
民國廿五年一個秋夜,信芳住在張家,和孝娟一塊睡。在夢中,楊信芳遠遠看見觀音菩薩站在四面環海的小島上,水天一色,寬廣柔和。菩薩身高一丈多,璎珞莊嚴,手持淨瓶,和畫上的沒有兩樣。信芳自己乘坐一葉扁舟,在海上漂移。
船靠近海島,觀音大士招手對她說:
“大勢至菩薩現在上海教化眾生,你怎麼還糊裡糊塗,不去聽經?”
信芳聽得莫名其妙,呆呆地望著觀音菩薩。觀音菩薩知道她的迷惑,告訴她:
“印光老和尚就是大勢至菩薩的化身。再過四年,他在這個世界化身度眾的因緣就要結束了!”
- May 26 Sat 2012 22:20
念佛吃素為護國息災之根本
念佛吃素為護國息災之根本
印光大師
http://www.minlun.org.tw/haihui/data/56/index.asp?t1=0&t2=11&t3=3
……世之變亂之由奚在乎。一言以蔽之,眾生貪瞋之心之所致而已,貪心隨物質享受而激增。稍不遂,則競爭隨之。又不遂,則攻奪戰伐隨之,則死亡流離隨之,則疫癘饑饉隨之,則一切災禍隨之。瞋火熾然,世界灰燼矣。惟我如來,闡苦空之諦,以治眾生之貪,宏慈悲之旨,以治眾生之瞋。復說淨土法門,示眾生以離苦得樂,方便橫超之路。為佛弟子者,信法界平等之體,瞭苦樂因果之相,知自他感應之用。起無緣之大慈,興同體之大悲。眾生之苦一日不除,匹夫之責一日未盡,則請法隨學懺悔供養之事業,一日不可以已。此菩提學會暨本社同人啟建護國息災法會之宗旨,而亦 印光老法師蒞會說法之本懷也。夫護國息災之道,豈待他求哉。人能諸惡莫作,則凡損害眾生之事皆不行,而貪瞋不足為災禍矣。人能眾善奉行,則凡利益眾生之事,莫不舉,而國家必臻乎至治矣。人能修淨土行,自淨其意,一念念佛,即一念與彌陀之悲心相應,念念念佛,則念念與彌陀之悲心相應。淨念相繼,貪瞋自除。誠如是,則娑婆即為淨土,復何憂國之不安,而災之不息也哉。……
【第一日、說念佛吃素為護國息災根本】
……凡學佛之人,有一必須注意之事,即切戒食葷,因食葷能增殺機。人與一切動物,同生天地之間,心性原是相等,但以惡業因緣,致形體大相殊異。若今世汝吃牠,來世牠又吃汝,怨怨相報,將世世殺機無有已時。果能人人茹素,即可培養其慈悲心,而免殺機。否則縱能念佛,而仍圖口腹之樂,大食葷腥,亦能得學佛之利益幾何哉。……
【第二日、說因果報應及家庭教育】
……人與一切動物,原是同屬含靈,何忍殺其性命,以充自己口腹。己身微受刀傷,即感痛苦,一念及此,心膽悽裂,又何忍殺生而食。況殺生食肉之人,積漸感染,易起殺機。今世之刀兵災劫,即皆由此而來。古語云,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信不誣也。但世竟有許多人,雖亦明佛法道理,而仍視戒殺茹素為難者。 民國十年,余往南京訪友,其人請魏梅蓀來見,魏以信佛念佛,而尚未能吃素告。余囑其熟讀文鈔中,南潯極樂寺修放生池疏數十遍,當即能吃素。因文中先說生佛心性不二,次說歷劫互為父母兄弟妻子眷屬,互生,互為怨家對頭,互殺。次引梵網,楞嚴,楞伽,經文為證。熟讀深思,不但不忍食,亦不敢食也。後知魏居士未過二月,即不再食肉矣。又上海黃涵之居士之母,不能食素,且不信食素為學佛要事。黃涵之函問勸信之法。余令其在佛前,朝夕代母懺悔業障。因母子天性相關,果能至誠,必得感應。涵之依之而行,月餘,其母即能吃長素。時年八十一,日課佛號二萬聲,至九十三歲乃逝世。故我望一切大眾,能從今日起,皆注意戒殺茹素,並勸自己之父母,子女,及親友,共同茹素。要知此亦是護國息災之根本方法也。今日所講者,為護國息災之意義,而其實行方法,則在念佛茹素。諸君幸弗以為淺近,而不加介意也。
【第五日、略釋天台宗六即義兼說吃素放生】
……本法會,本為護國息災,若推究災之來由,多因殺生食肉而起。故欲止殺劫,當從戒殺吃素,護惜物命,及買放物命做起。大家各需發心,護惜物命,「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此二語當奉為箴銘,力加警惕。蓋放生之意義,即是使大家發心護生。自己放生,當然不再殺生。即己不放生,看到他人放生,抑亦何忍殺生。如人人能護惜生物,不加殘害,則物尚不忍殺,何況殺人。自然殺劫可消,而國運可轉矣。但世人儘有一面出資放生,一面仍照常殺生食肉者。如此,雖有放生之小功德,恐難敵殺生之大罪過。……
- May 26 Sat 2012 18:42
不傷蟲蟻而使蟲蟻遠離的妙法
不傷蟲蟻而使蟲蟻遠離的妙法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復卓智立居士書四》
按: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的化身,是我們淨土宗的第十三代祖師。
[譯文]
http://tw.myblog.yahoo.com/deivyavan/article?mid=9871&prev=9872&next=9870
收到你的來信,詳細情況都已經清楚了。你來信中所說的事,實在可以作為貴地沐浴佛法的漸進之舉。因為貴地出產橘子,如果能以至誠心持念大悲咒,加持淨水一百零八遍,使之成為大悲咒水。然後用大悲水灑向橘樹,邊走邊念邊灑。那麼,橘樹害蟲縱然有,也絕不會太多。如果能以極其恭敬、至誠心來加持大悲水,就可以使害蟲不生。
如果不會念大悲咒,念《准提咒》或者《往生咒》,或《心經》都可以。即使這些經咒全部都不會,只要至誠念“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一萬聲。(念之前預先供淨水一碗,念完後用這個法水灑樹。)
去的時候邊走邊念,到樹下邊走邊念邊灑。如果肯天天常常念頌,或者在樹周圍念,其樹必定會長勢茂盛和多結果實。世間人不知道佛法不可思議的力量,只知道眼前的利益。果然能夠依照實行,必定會不生蟲,多結果實,那麼鄉鄰們就都願意念了。如果有蟲,就難以令他人不捕捉、藥殺。必須以神咒加持使樹不生蟲,才是根本的解決辦法。生蟲而不遭捕捉、藥殺,絕對做不到。
凡事隨順人情人家則容易依從,違逆人情人家則不會依從。你先以這個方法去做,果然靈驗,然後以這個方法勸導一方鄉鄰,那麼一方鄉鄰便可以通通沐浴佛法的教化。至於宣講佛法勸化他人,這樣做很好。然而必須是有空閒的人才能去做。如果事務繁多,哪裡有時間宣講佛法。要想教化、勸導一方鄉鄰,應當先從這件事上做起。所謂佛法不會無緣無故的興起,必定要有時節因緣的各種成熟條件的結合,然後才能夠興起的。
凡是修行人,必定要心地好。心地好,再加上恭敬至誠,絕對沒有不靈驗的。心地不好,又不恭敬,既然沒有感,哪裡能有應呢?這個是必然的事相和真理,請慧心詳察,為盼。
- May 23 Wed 2012 22:13
十不求行(寶王三昧論)
十不求行(寶王三昧論)
http://www.kmuh.org.tw/www/drgga/book7/C寶王三昧論.htm
妙叶禪師《寶王三昧念佛直指》共二卷,闡揚念佛三昧為「至圓至頓之法門」,故稱之為「寶王三昧」清代《禪門日誦》的編輯者,將妙叶禪師的原文剪裁成小品如下十條:
一、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欲易生;
二、處世不求無難,世無難則驕奢必起;
三、究心不求無障,心無障則所學躐等;
四、立行不求無魔,行無魔則誓願不堅;
五、謀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則志存輕慢;
六、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則虧損道義;
七、於人不求順適,人順適則心必自矜;
- May 20 Sun 2012 17:38
一歷耳根,永為道種
一歷耳根,永為道種
淨空法師
所謂是「一歷耳根,永為道種」,看到是歷眼根,聽到是歷耳根,阿賴耶裡面都種了佛的種子,這就全都種了善根。雖然這一生他還是迷惑,他還是不相信,這個善根功德不可思議,為什麼?經教裡面說這個善根叫金剛種子,永遠不壞。他造業他受報,他造善業三善道受報,他造惡業在三惡道受報。什麼時候他對於六道的果報感到厭惡,感到討厭,他阿賴耶裡面的佛法種子就現行,就起作用,只要這個種子起作用,只要他想到佛、念到佛,佛就現前,佛慈悲到了極處。所以來生後世必定因阿賴耶落謝這個種子,他得度,你說這個功德多大。世間法,世間法講六道,六道裡面一切功德都比不上這個功德殊勝。所以我們做出學佛的樣子給人看,這是積大功德。【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七十七集)--淨空法師 2010/7/12】
《地藏經:》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186.htm
『復次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對菩薩像前,作諸伎樂,及歌詠讚歎,香花供養,乃至勸於一人、多人。如是等輩,現在世中,及未來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衛護。不令惡事,輒聞其耳,何況親受諸橫。』
- May 19 Sat 2012 23:24
誌公禪師與觀世音菩薩
誌公禪師與觀世音菩薩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2/17322.html
誌公禪師傳略
寶誌(公元418年—514年),南北朝齊、梁時高僧,又稱“寶誌”、“保誌”、“保公”、“誌公”。
俗姓朱,金城(在今陝西南鄭或江蘇句容)人。年少出家,參禪開悟。劉宋泰始年間(公元466年—471年),常往來於都市,居無定所;口中有時吟唱,頗似谶記,眾人爭問禍福,所言均驗,稱為“神僧”。
齊武帝以其惑眾,命拘捕入獄;然日日見師散步街頭;及查看獄中,則師仍在牢房打坐。齊武帝聞悉此事,請師入華林園供養,禁其出入。但師並不受其約束,仍常來往於龍光,淨名,興皇等寺。至粱武帝建國,始解其禁,並尊奉為國師,時常長談,請開示法要。
- May 19 Sat 2012 17:38
心念阿彌陀佛、身有光明
念佛人有四十里光明燭身,魔不能犯
慧淨法師
http://www.ucchusma.net/samanta/pure_land/chr/7/chr7_17.htm
有一位法師到美國去弘法,當法會結束之後,有一個美國人向這位法師自我介紹說:他是學神通的,所以他有某一種神通,能夠看出凡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人,口中都會吐出光明。誠心念佛的人,他吐出的光明非常之大,大到能夠把整個地球包起來;不是誠心念佛的人,他口中的光明是「噗」一下、「噗」一下,很微弱。這個美國人因為這樣,就說:「我看到了這種殊勝的境界,所以才來學佛的。」
《念佛感應錄》第一集(http://www.pureland-buddhism.org/ 再點選『書籍』)裡面,就有專門的章節,列出「念佛必定會放光」的十幾件故事做證明。由這些證明就可以曉得,我們在這個佛堂開懷暢念的每一聲佛號所顯現的光明,是不是都包滿了整個地球?經典上說:「念佛人有四十里光明燭身,魔不能犯。」也就是說,念佛人身上有照四十里那麼遠的光明。我初次看到這段話,就覺得很難得,很不可思議,只要我們張開嘴巴念佛,不假其它功用,就有那麼大的光明照耀在我們身上、與我們同在。
可是事後一想,覺得四十里光明看起來很大,其實很小耶!為什麼?因為我們起心動念都會繞遍整個大宇宙的啊!起什麼念頭,善念、惡念,任何念頭,當下就跟宇宙的那個境界相感通。好,我們所念的這句「南無阿彌陀佛」,祂是光明之佛,祂的光明是遍照十方世界無有障礙的。
- May 19 Sat 2012 14:15
念佛現世獲十種殊勝功德 (昌臻法師 淺釋)
念佛現世獲十種殊勝功德 (昌臻法師 淺釋)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0/2958.html
一句佛名,是萬種功德的結晶,具有不可思議的大威神力。它是生死苦海中的慈航,是慢慢長夜裡的明燈。尤其是末法時期的眾生,人根陋劣,退緣很多。正如《大寶積經》所說:“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證道果),唯依念佛,得度生死。”當代高僧道源法師也說:“末法時代的眾生,非念佛無以了生死,非念佛無以度有情。”(道源法師:《彌陀經講錄》)說明念佛法門是未法眾生的對症良藥。
有人以為,念佛法門是老年人修的,是消極送死的,是臨終用的。這些都是片面、錯誤的理解。本來我們自心就是佛,念佛是念心,就是“是心作佛”。“持佛號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佛心)。”夏蓮居居士說得好:“彌陀彌陀直念去,原來彌陀念彌陀。”可見,一句佛號,就能了脫生死,出離輪回,往生淨土,圓證菩提,實在是捷徑中的捷徑。還有一點必須明確,念佛不只是臨終得大利益,生前就得大利益。印光大師說,一切事都可以念佛求成就,除了做壞事以外。本文所列舉的念佛現世獲得的十種殊勝功德,概括得比較全面。這些都是佛陀親口開示,從佛經中摘錄出來的。佛無妄語,千萬不要懷疑!為便於初機閱讀,謹作膚淺解釋。如有不當,敬祈指正。
1.常得一切天神隱形守護
天道中的一切天神,都尊重佛法。我們念佛的功德,必然感動天神,歡喜贊歎,冥冥中加以保護。因此,念佛的人,不求消災免難,自然消災免難;不求家庭平安,家庭自然平安。這對念佛的人說,不過是現世獲得的小利益。對天神說,也是積累功德,雙方均有利益。
- May 18 Fri 2012 16:31
遇到逆境才有機會消業障
遇到逆境才有機會消業障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0/102664.html
不得罪人是不可能的,佛陀這樣的聖者也有敵人。
活著,就不要太在意別人的批評,因為,你再用心、慈悲,也無法盡如人意。在說話時,牙齒都會咬到舌頭,自己的口舌都難以控制,更何況是長在別人身上的嘴。
佛陀教世人要觀自在,只要觀看自己,認識自己,就能夠活得自在,但我們的眼睛、耳朵就是不聽話,愛追尋外界的訊息,尤其是對自己的風評,更為注意,更加提高警覺,聽到一小段話,就自己對號入座,以為別人在談論自己,心裡七上八下,整天過得不自在,結果別人只是在談論他家的狗,自己才清醒過來,原來被自己擺了一道。
日本有位白隱禅師,他的崇高修為,被鄰居們尊奉為過著純潔生活的人。
- May 17 Thu 2012 23:06
印光大師讚藕益大師
印光大師讚藕益大師
我們近代有一位淨土宗的祖師,就是印光大師。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的化身,是我們淨土宗的第十三代祖師。可能瞭解的人比較多,一部《印光法師文鈔》,可以說是風行海內外,學習淨土宗,沒有聽過印光大師的名,那可以叫做孤陋寡聞了,大家都知道印光大師。
對於著作《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的九祖蕅益大師,印光大師的讚嘆,可謂到了極處,但一點也不過分。一生所證及所留下的著述,可以說是佛門千年難得一人。《阿彌陀經注解》在藕祖之前,尚有蓮池大師所著的《彌陀疏鈔》,幽豀大師所著的《圓中鈔》。藕祖在他所著的《彌陀要解》自序上說:「不敢與二翁(指前兩位大師)競異,亦不必與二翁強同。譬如側看成峰,橫看成嶺,縱皆不盡廬山真境,要不失為各個親見廬山而已。」
大師自著的《佛說阿彌陀經要解》,將淨土宗的教理發揮地精闢透徹,堪稱絕唱。近代印光大師讚言:
《印光法師文鈔/與徐福賢女士書》:
http://www.minlun.org.tw/haihui/data/56/index.asp?t1=0&t2=1&t3=42
- May 17 Thu 2012 21:34
印光大師讚善導和尚
印光大師讚善導和尚
淨宗法師 整理
http://tclotus.net/tcbl/99move/read/book/13zu_shi/shan_dao/a1/fd000001.htm
我們近代有一位淨土宗的祖師,就是印光大師。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的化身,是我們淨土宗的第十三代祖師。可能瞭解的人比較多,一部《印光法師文鈔》,可以說是風行海內外,學習淨土宗,沒有聽過印光大師的名,那可以叫做孤陋寡聞了,大家都知道印光大師。
印光大師對善導大師非常景仰,可以說佩服得五體投地。作為大勢至菩薩應化的印光大師,如此讚歎善導大師,我們就知道善導大師在我們整個淨土宗、乃至整個佛教中的地位。
著作《觀經四帖疏》的二祖善導大師。印光大師在《唐二祖長安光明善導大師讚偈》中說道:“師當唐初,各宗盛行。提倡淨土惬群情,佛力誰與京。若肯投誠,西方定往生。”“世傳師是彌陀現,提倡念佛義周贍。切誡學者須撝謙,兼使極力生欣厭。解宜遍通一切法,行擇機理雙契干。念佛出光勵會眾,所說當作佛說看。”
- May 16 Wed 2012 13:11
求往生比來生做人容易(印光法師)
求往生比來生做人容易(印光法師)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8/77092.html
“凡誦經持咒,禮拜懺悔,及救災濟貧,種種慈善功德,皆須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一有此心,便無往生之分。而生死未了,福愈大則業愈大;再一來生,難免墮於地獄、餓鬼、畜生之三惡道中。若欲再復人身,再遇淨土即生了脫之法門,難如登天矣。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為人現生了生死的;若求來生人天福報,即是違背佛教。如將一顆舉世無價之寶珠,換取一根糖吃,豈不可惜?”《(續)一函遍復》
“須知,真能念佛,不求世間福報,而自得世間福報。〖如長壽無病,家門清泰,子孫發達,諸緣如意,萬事吉祥等〗若求世間福報,不肯回向往生,則所得世間福報,反為下劣。而心不專一,往生便難決定矣。”《(正)與陳錫周書》
“又汝既皈依佛法念佛,當依佛教而行。佛教你求生西方,你偏不肯求生西方,偏要求來生。你今活了幾十年,不知經過多少回刀兵水旱饑馑疾疫等災。若未遇佛法,不知出離之方。則莫有法子,只好任其死後輪回。今既遇佛法,且復皈依為佛弟子。偏偏不信佛的話,任自己的愚見,胡思亂想,想來生還做人。
你要曉得,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還難。何以故,人一生中所造罪業,不知多少。別的罪有無且勿論。從小吃肉殺生之罪,實在多的了不得。要發大慈悲心,求生西方。待見佛得道後,度脫此等眾生。則仗佛慈力,即可不償此債。若求來生,則無大道心。縱修行的工夫好,其功德有限。以係凡夫人我心做出來,故莫有大功德。況汝從無量劫來,不知造到多少罪業。宿業若現,三途惡道,定規難逃。想再做人,千難萬難。是故說求生西方,比求來生做人尚容易。以仗佛力加被故,宿世惡業容易消。縱未能消盡,以佛力故,不致償報。
- May 15 Tue 2012 21:39
高手講解風水與算命
高手講解風水與算命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0/102782.html
[風水]
中國人都知道風水,也很認真的去了解、運用風水。
風水的真相就是一句很老的話——福地福人居。
你要是有福分,住在風水差的地方,風水會隨你轉好。
你要是沒福分,住在風水好的地方,你鎮不住,好風水會自行破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