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會生病?
<左傳>
(1)鬼病:不良習性造成的疾病。
(2)食病:飲食不當或不潔引發的疾病。
(3)蠱病:縱慾過度造成的疾病。
醫和:「與女子在一起的時間,應選在亥時(21:00~23:00),此時陽氣將盡、陰氣正盛之故」
- Dec 29 Tue 2009 23:32
人為什麼會生病?
- Dec 28 Mon 2009 19:30
美麗容貌姣好身材難逃衰老腐朽
上如下本大法師佛學講座講義 --法句譬喻經
http://fawang.hihosting.hinet.net/ebook/ebook046-all.htm
53
五、無常品之五:
經文:昔佛在羅閱祇耆崛山中,時城內有婬女人,名曰:蓮華,姿容端正,國中無雙。大臣子弟,莫不尋敬。爾時蓮華,善心自生,欲棄世事,作比丘尼。即詣山中,就到佛所。未至中道,有流泉水,蓮華飲水澡手,自見面像,容色紅輝,頭髮紺青,形貌方正,挺特無比。心自悔曰:人生於世,形體如此,云何自棄行作沙門?且當順時,快我私情。念已便還。佛知蓮華,應當化度,化作一婦人,端正絕世,復勝蓮華數千萬倍,尋路逆來。蓮華見之,心甚愛敬,即問化人,從何所來?夫主、兒子、父兄、中外皆在何許?云何獨行?而無將從?化人答言:從城中來,欲還歸家,雖不相識,寧可共還,到泉水上,坐息共語不?蓮華言:善!二人相將,還到水上,陳意委曲。
54
白話解釋:從前,有一天佛陀在王舍城郊外靈鷲山石室精舍中說法,當時王舍城內有一個操淫業的女人,名字叫做蓮華,端正美麗,在國內無有人能比的,所有大臣公子們,沒有一個不想追求她、接近她,有一次,蓮華女忽然心生善念,想放棄一切世事,出家作比丘尼,因此來到靈鷲山佛陀的石室。在路途中,蓮華見有流水,一面飲水,一面洗手,她在清水中看到自己的面貌是那麼端正美麗,頭髮柔軟可愛,因此又後悔而說:人生在世,長得那麼美麗秀氣,怎能放棄世樂私情,而去出家作沙門呢?現在正是日正當中,青春少年時,自己像一朵新鮮的花朵,正在開放的階段,便停止腳步,返回城中。正在此時,佛陀有他心通,明白蓮華女出家修行的因緣已經成熟,應當度化,因此,就化作一位比蓮華女更美麗勝過數千萬倍的婦女,從城中出來,剛好與蓮華女相遇,蓮華女見到這位婦女如此的美麗,心中非常敬慕,便問這位婦女從那裏來?丈夫、兒子、父親兄弟、裏裏外外家人都在那裏?又問她為什麼一個人出城,沒有人陪伴?這位幻化美女答覆說:是從王舍城來,想要回家,彼此兩位同是女人,雖然不相識,是不是可以齊同回家,到水泉邊一坐片刻,互相談談?蓮華女說:好啊!因此,兩個人走到水泉邊,彼此談吐生平,一見如故。
- Dec 26 Sat 2009 20:18
親情所愛無法長久不分離
上如下本大法師佛學講座講義 --法句譬喻經
http://fawang.hihosting.hinet.net/ebook/ebook046-all.htm
<讀後啟示>
『常』,住、存在之意;『無常』,不存在;參見「人為何一定要修行?」(http://tw.myblog.yahoo.com/curtis-blog/article?mid=564&prev=99&next=562&l=f&fid=7)。
45
四、無常品之四:
經文:昔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為諸弟子說法,時有梵志女,年十四、五,端正聰辯,父甚憐愛,卒得重病,即便喪亡。田有熟麥,為野火所燒。梵志得此憂惱愁憒,失意恍惚。譬如狂人,不能自解。傳聞人說,佛為大聖、天人師,演說經道,忘憂除患。於是梵志往到佛所,作禮長跪白佛言:素少子息,唯有一女,愛以忘憂,卒得重病,捨我喪亡。天性悼愍,情不自勝。唯願世尊,垂神開化,釋我憂結。
- Dec 19 Sat 2009 23:26
一生拼命追求到頭一場空
上如下本大法師佛學講座講義 --法句譬喻經
http://fawang.hihosting.hinet.net/ebook/ebook046-all.htm
<讀後啟示>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今生不向此身渡,莫待何生渡此生。
參見「人為何一定要修行?」(http://tw.myblog.yahoo.com/curtis-blog/article?mid=564&prev=573&next=-1)
三、無常品之三:
經文:昔佛在羅閱祇竹園中,與諸弟子入城受請說法畢訖。晡時出城,道逢一人,驅大群牛,放還入城。肥飽跳騰,轉相觝觸。於是世尊,即說偈言:譬如操杖,行牧食牛,老死猶然,亦養命去。千百非一,族姓男女,貯聚財產,無不衰喪。生者日夜,命自攻削,壽之消盡,如水。
- Dec 19 Sat 2009 19:50
有大神通也難逃生老病死
上如下本大法師佛學講座講義 --法句譬喻經
http://fawang.hihosting.hinet.net/ebook/ebook046-all.htm
二、無常品之二:
經文:昔佛在舍衛國精舍中,為諸天、人、龍、鬼說法,時國王波斯匿大夫人,年過九十,卒得重病,醫藥望差,遂便喪亡。王及國臣,如法喪送,遷神墳墓,葬送畢訖,還過佛所,脫服跣,前禮佛足,佛命令坐而問之曰:王所從來,衣麤形異,何所施為也?王稽首曰:國大夫人,年過九十,間得重病,奄便喪亡,遣送靈柩,遷葬墳墓,今始來還,過覲聖尊。
24
白話解釋: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園精舍裏,為一切天人、人、天龍、鬼眾講說佛法的時候,當時舍衛國的國王波斯匿的母親,年齡已經九十多歲,忽然得了重病,一切醫藥完全失效,很快就去世了。國王與群臣,都依當時的禮法辦理喪葬,並送靈棺到墓地。埋葬圓滿後,所有的人回城時經過佛陀的精舍,他們便脫了喪服與鞋襪,到了佛陀面前五體投地頂禮。佛陀請他們坐下,問他們說:大王啊!你從那裏來?為什麼穿這身粗布衣服,人也變得消瘦,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波思匿王頂禮而說:老太后(家母)都九十歲出頭,忽然得了重病,突然間去世了。因為替家母治理喪事,又將靈棺遷葬墓地,一直到現在才順路來拜見世尊您。
25
- Dec 17 Thu 2009 21:15
神仙也難逃六道輪迴
上如下本大法師佛學講座講義 --法句譬喻經
http://fawang.hihosting.hinet.net/ebook/ebook046-all.htm
補充說明:
十方法界
(http://tw.myblog.yahoo.com/curtis-blog/article?mid=18)
十方法界(二)
( http://tw.myblog.yahoo.com/curtis-blog/article?mid=77&prev=82&l=f&fid=7)
- Dec 17 Thu 2009 20:01
法句譬喻經簡介
上如下本大法師佛學講座講義 --法句譬喻經
http://fawang.hihosting.hinet.net/ebook/ebook046-all.htm
1
為何要演講本經的動機與宗旨呢?
2
第一:因為法句譬喻經是一部具有世界性意義的早期佛經,本經之所以會被全世界的學佛學者所重視,是因為本經與原始佛教的思想接近,其中大部份的偈頌是佛陀所說的。
2-1
- Dec 06 Sun 2009 23:20
亥時三焦經養生
亥時三焦經養生
亥時,21:00---23:00,三焦經
三焦經起於無名指尖外端,並向上沿手背循行,經過腕部、手臂及肩膀處,並於肩膀處分為兩支脈。其一支脈進入體內胸部,經過心包橫膈膜,並聯繫上焦、中焦及下焦(三焦),另一支脈則向上循行於頸的側部,繞過耳部及面部,最後達於眼眉外側,與膽經相接。起於關衝,止於絲竹空,左右各23穴位。
三焦經的病候,主要反應在頭部、耳、喉、胸脅、發熱病,包括腹脹、水腫、遺尿、小便不利、耳聾、耳鳴、聽覺減退等。此外,亦可會出現循經部位的疼痛如咽喉腫痛閉塞、頭痛、自盜汗、眼外角痛、頰痛、耳後痛、肩臑痛、肩臂肘部外側疼痛、無名指不能運轉等証。本經穴位主治顳位、眼、耳、神志病、熱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証。
手少陽三焦經,上承手厥陰心包經的血氣,兩者互為表裏,同屬五行的「相火」;下接足少陽膽經,三焦歸為少陽,所謂的少陽就是小火。三焦乃「六腑」之一。人體五行能量交互運作,帶動「風」、「寒」、「暑」、「溼」、「燥」、「熱」等六氣來回運轉,稱之為「五運六氣」。其中「相火」的作用在於輔助「君火(心火)」。三焦本身屬「火」,又位於亥時的「水位」,對人體的主要功能在於「行氣行水」,心火與腎水「水火相濟、陰陽通調」,人體才能健康長壽。
它泛指包在各臟腑外的一層「外膜」,是一種油脂體所構成的厚膜,所以稱作「焦」,功能之一在於保護各大臟腑,屬「火」。除了上、中、下三大體腔一切臟腑的外膜,它還包括各體腔本身的「內膜」,以尺寸和涵蓋面積而言,堪稱人體第一大「腑」。
- Nov 09 Mon 2009 22:50
地藏願第十二品(八)讀經無礙
地藏願第十二品(八)讀經無礙
佛菩薩們用盡各種方法想要來幫助眾生(參見「十方法界」一文),由「地藏本願經」中,可以找到各種方便之方法,本文參見http://book.bfnn.org/books2/1196.htm#a12
『若未來世善男子善女人,於大乘經典,深生珍重,發不思議心,欲讀欲誦,縱遇明師教視令熟,旋得旋忘。動經年月,不能讀誦。是善男子等,有宿業障,未得消除,故於大乘經典無讀誦性。』
『如是之人,聞地藏菩薩名,見地藏菩薩像,具以本心恭敬陳白。更以香華、衣服飲食、一切玩具,供養菩薩。以淨水一盞,經一日一夜安菩薩前,然後合掌請服,迴首向南,臨入口時,至心鄭重。服水既畢。慎五辛酒肉、邪婬妄語及諸殺害。一七日,或三七日,是善男子善女人,於睡夢中具見地藏菩薩現無邊身,於是人處,授灌頂水。其人夢覺,即獲聰利。應是經典,一歷耳根,即當永記,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 Nov 09 Mon 2009 22:48
地藏願第十二品(七)觀世音菩薩
地藏願第十二品(七)觀世音菩薩
佛菩薩們用盡各種方法想要來幫助眾生(參見「十方法界」一文),由「地藏本願經」中,可以找到各種方便之方法,本文參見http://book.bfnn.org/books2/1196.htm#a12
『佛告觀世音菩薩:汝於娑婆世界,有大因緣。若天若龍、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眾生,聞汝名者,見汝形者,戀慕汝者,讚歎汝者,是諸眾生,於無上道必不退轉,常生人天,具受妙樂,因果將熟,遇佛授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