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藻
天然補給品、21世紀之綠色健康食品

何謂螺旋藻?

螺旋藻是藍綠藻之一。藍藻,為原始古生物,含豐富藻藍素及葉綠素等植物色素,外觀顏色呈現綠色至青綠色,又稱藍綠藻;富含人體所需之胺基酸、維他命及各種微量礦物質。

螺旋藻生長在鹼性鹽湖,主要產地在非洲查德湖、墨西哥Texcoco湖、中國雲南之程海及美國一些鹼性湖泊;因在鹼性湖中呈螺旋狀故稱螺旋藻。

螺旋藻營養價值: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養生與食物顏色

東方之五術(山、醫、命、相、卜)理論皆以五行(木火土金水)為基礎,從五行可以對應到食物的顏色

木:青色,肝、膽,雙目,筋
火:赤色,心、小腸,舌,血脈
土:黃色,脾、胃,口,肌肉
金:白色,肺、大腸,鼻,皮
水:黑色,腎、膀胱,耳,骨

 

譬如:常感冒,氣管不好等呼吸系統的毛病,可多吃白色之食物,如白蘿蔔、杏仁、白木耳等;又小孩希望骨骼發育較好,可吃黑色食物,如海帶、芝麻等。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酉時腎經養生
酉時,1700---1900,腎經

腎經起於足小趾之下,交於足底心及腳內側,繞過內踝(內腳眼),沿著小腿及大腿的最內側,上行至脊骨的最底部,並進入體內,與聯繫,出於盆骨,沿著腹部上行至胸上方(內鎖骨處);另一支脈則在體內從腎上行至肝、橫膈膜、肺、喉嚨直至舌根部。此外,另一小支脈從肺部分出,與心及心包相連接。分佈於足心、內踝後、下肢內側後緣、腹部、胸部;起於湧泉,止於俞府,左右各27穴。


腎經的病候包括咳嗽、氣喘等與腎主納氣的功能有關。腎,除了泌尿系統的功能,腎更負責控制生殖、內分泌及神經系統的功能。腎為水火之臟,如缺乏腎的溫煦和滋養,便會出現水腫、便秘、腹瀉等症狀。此外,循經的部位如腰部及喉嚨的疼痛都顯示腎經的問題。《難經.三十六難》認為左側為腎,右側為命門。腎主陰,屬水;命門主陽,屬火。故腎又有水火之臟之稱。通常所說的真陰就是指的腎水;真陽就是指的腎陽,或稱命門之火

「腎藏精」,按中醫理論,精是與生命關係最為密切的物質,精是生長發育及生殖的物質基礎。透過藏精,腎掌管了人體的生長發育。例如,藉著腎氣及精的作用,女子有懷孕生育的能力,青少年會發育成熟,步入成年,而年老虛衰亦是腎精減退的表現。隨著年齡增長,腎氣會逐漸衰退,活力亦會相對減弱,這便是中醫用以解釋人體正常的衰老過程。

「腎主水」,透過調節身體水液的分布及排泄,腎負責全身水液的代謝工作,即所謂「腎主水」,傳統地,這作用稱為「蒸騰氣化」,它被稱為「蒸騰氣化」是因為腎將有用的清液分開,並將濁液排出體外,成為尿液。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申時膀胱經養生
申時,1500---1700,膀胱經

膀胱經起於眼內角,橫過前額,直達頭之頂部,並有支脈聯繫腦部,其主經脈則沿後腦向下走,分為兩支脈,一支脈從後頸的底部,一直向下走,平行於脊椎,達至臀部,於臀部進入體內,與膀胱聯繫,其他支脈則橫過肩背後部,在較外部向下循行,與內支脈相鄰及平衡,直達臀部。兩條支脈分別沿著不同路徑行於大腿後部,於膝後匯合,匯合後繼續向下沿著小腿背部行走,繞過外踝(外腳眼),循行於腳部外側,直達足尾趾尖側端,與腎經相接。分佈於眼、頭、項、腰背部的脊柱兩側,下肢後側及小趾末端;起於晴明,止於至陰,左右各67穴。

膀胱經失調可引致膀胱功能的問題,此外亦與某些表証有關,也反射在下巴部位,因膀胱經主表,外邪浸襲體表時,膀胱經是首先受襲之經。常引致小便不通、頻尿、遺尿、膀胱炎、目痛、眼睛紅腫、鼻塞、鼻塞多涕、鼻衄等,前額至後腦部疼痛、脖子後部到背部、頸痛、背痛、腰痛、臀部痛、大腿浮腫、易肥胖、免疫力降低等亦顯示膀胱經的問題。

中醫認為膀胱主要負責貯藏及排泄尿液。在人體水液代謝的過程中,主要依靠肺、脾、腎的作用,以調節身體水液分布。水液經分布後,會下輸於腎,腎便會將水液分開,清者會回流體內,而濁者則會變成尿液,下輸膀胱,排出體外,中醫稱這功能為「氣化」作用。

膀胱,又名脬(ㄆㄠ),俗稱尿脬。膀胱是貯存和排泄小便的器官,《內經》此喻為州都之官(州都義同洲渚,是水中可居住的地方,這裡是形容膀胱為水液聚集之處),其中的小便是氣化過程中的產物,與汗同為津液所化,所謂:氣化則能出焉氣化就是化氣行水的意思。膀胱氣化功能失調會引致一些小便異常和排尿困難等排尿問題如小便失禁、小便不利等。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未時小腸經養生
未時,1300---1500,小腸經

小腸經起於小指之端,通過手掌和手腕,沿著前臂外後側上行,直至肩後及背脊骨最高處(頸項底部)。從此處分出一支脈進入體內,經過心及胃,直達小腸,與小腸相接。另一支脈則在體外循行於頸及頰之間,直達眼外角,再入耳,面頰部一短支脈進入眼內角,與膀胱經相連。起於少澤,止於聽宮,左右各19穴位。

小腸經的失調主要表現為循經部位的毛病,多反射在
嘴角旁及兩頰。例如臉頰腫、咽喉腫痛發炎聽力衰退眼球泛黃、肩及手臂外側痛麻痺、頭難以掉轉、便秘、腹洩、腹部脹氣、痔瘡、皮膚過敏、牙痛、口腔炎等亦顯示小腸經的問題。另外像甲狀腺亢進、重聽、耳鳴、聲帶病變、乃至扁桃腺炎、急性咽炎、腮腺炎、淋巴結炎等咽喉疾病,也多是小腸經及心經之熱盛所引起。而臂叢神經痛、增生性頸椎炎、肩臂疼痛、頸胸神經根炎、頸部椎間盤突出、頸部無法轉動等也與小腸經有關。

小腸,「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受盛是指接受,以器盛物的意思;而化物,則有消化及化生之意。小腸會接收胃未完全分解的食物,並讓這些食物在小腸停留,以作進一步消化,之後小腸便會將食物分為清﹝水穀精微﹞與濁﹝食物殘渣﹞兩個部分,清的精微部分會輸於脾作運化,輸送全身;濁的渣滓部分會下送大腸,而無用的水液亦會滲入膀胱,並化為尿液,這功能在中醫稱為「泌別清濁」。中醫認為若小腸泌別清濁的功能正常,則水液、糟粕各走其道,小便通利,大便正常,若小腸功能失常,則會出現小便不利、大便溏泄等。
因此大腸或小腸功能異常時除影響消化吸收外,還會出現大小便異常。大腸如排泄弱則便祕,反之則泄瀉;小腸症狀則為下腹絞痛、腹脹腸鳴、下痢、小便少、口乾苦、痔瘡等。現代生活緊張,以上毛病普遍容易形成,也會造成皮膚的黑斑及過敏,膚色暗黃,乾燥易脫皮。因此美容保養的根本之道,應先根治內在的因素,非只是一昧的使用保養產品。
所以中午要吃的美味營養好吸收,到下午1點到3點走小腸經時,人體就可以吸收。

心經與小腸相絡繫,具有表裏關係,有病時容易互相影響。心經有熱可出現口舌糜爛。若心經移熱於小腸,則可兼見小便短赤,尿道澀痛等症。由於心為君主之官,主散,因此心臟病最初很可能會表現在小腸上,譬如有些病人每天到下午兩點多就會胸悶心慌,又檢查不出心臟有何問題。若下午1點到3點,出現臉紅、胸悶等現象,就應注意心臟。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午時心經養生
午時,1100---1300,心經

心經起於,分為三條支脈。第一支脈走至小腸,第二支脈沿著喉嚨走至眼部,第三支脈從臂下分出,並沿著上臂、手肘及前臂,通過手腕及手掌內側,直至小手指尖內側,與小腸經相接。起於極泉,止於少商衝,左右各9穴位。

心經失常引致心區部位的疼痛 (心前區或胸脅部位)。中醫認為心主血脈,若失去充足的滋養,可能會出現咽乾、口渴的現象,此外上臂內側痛及手心發熱等症狀都可能顯示心經的問題。

「心主血脈」,負責調節血的流動。當心摶動時,血液便會在血管中運行,並輸送至全身。中醫認為心、血及血管﹝稱為脈﹞會藉著其共同的作用而聯繫起來。透過心的作用,血便可流暢地運行於脈中。

心氣是指心臟摶動的動力,若心氣充足,有正常的心率及心律摶動,血液亦可於脈內運行全身身體得到充足的血液滋潤,面色便會顯得紅潤有光澤,脈象和緩,均勻有力。然而,心氣不足,血液便不能在脈內維持有效的流動及輸送,而見面色淡白無華﹝即沒有健康的光澤﹞,脈象細弱無力,舌色淡白等,則可引致心跳、胸口不適,甚至胸痛等症狀。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巳時脾經養生
巳時,0900---1100,脾經

脾經起於足大趾,循行於腳內側,經過內踝(內腳眼),並沿著大腿及小腿的內側直上,進入腹腔,與相聯繫,在體外,經脈上行至胸部,直達喉嚨及舌根,在體內,經脈則從脾分出,上至心經。分佈於足大趾、內踝、下肢內側中間,胸腹部第三側線;起於隱白,止於大包,左右各21穴。

脾主運化,而脾(足太陰)與肺(手太陰)同屬太陰,就是他們具有分配的功能,肺分配全身的氣血,而脾主要是把胃消化的食物養分氣血,輸送到肌肉紋理當中去,脾的工作是肺的前置作業。

脾經失調主要與運化功能失調有關。中醫認為脾主運化,為後天之本,對於維持消化功能及將食物化為氣血起著重要的作用。若脾經出現問題,會出現腹脹、便溏、下痢、胃脘痛、噯氣、身重無力等。此外,舌根強痛,下肢內側腫脹等均顯示脾經失調。

從西方生理學角度看,脾是一個滿布血管的淋巴組織,它充當了血液的貯存庫及過濾器,它亦是身體早期的造血器官。然而從中醫的角度看,脾並不負責這些功能,脾的功能包括消化系統、血液凝固系統的功能,亦與身體的水液代謝有關。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辰時胃經養生
辰時,0700---0900,胃經

胃經起於鼻側即大腸經的盡頭,再經過眼內角,並從眼下部分出,一直往下走,進入上牙肉內,繞過唇及下顎,並向下走至胃,與相接,在體外,經脈經過頸,胸及腹,及至股溝,再往下循行於大腿及小腿前部,直至腳面,及至足二趾尖的側部,另一支脈則從腳面分出,走至足大趾,與脾經相接。分佈於頭面部、頸部、胸腹部、下肢的前面外側;起於承泣,止於厲兌,左右各45穴位。

胃經是人體前面很重要的一條經脈。「乳中穴」,就是乳房正中線,有些女性經前有乳房脹痛的現象,其實都是跟胃經淤滯有關。胃經會一直沿著「腿的前側」走,如果腿的前側出問題,通常是胃經出問題。古人非常強調的「護膝」,就是將手放在膝蓋上,因胃經也經過膝蓋,用手上之勞宮穴(屬火穴)護住膝蓋,就可防止膝蓋受涼(火生土)。

另外,「足三里穴」在膝下三寸處,乃長壽穴,經常按摩該穴,可養護我們的胃氣。其功效有:(1)調理脾胃,主治一切胃腸(消化系統)的疾病,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的盛衰與疾病發生和發展有密切的關係。有健脾養胃、補益氣血的功效,故能治療虛勞、失眠、崩漏、帶下、月經不調等病症。又能治療脾虛痰盛而致的病症,如痰飲、哮喘、癲狂癇等。(2)疏經活絡,治療經脈循行部位的疾病。臨床上多用於治療頭痛、眼目昏花、耳鳴、面癱、牙痛、喉痛、下肢癱瘓、痿痹以及心悸;失眠、咳嗽、哮喘等病症。(3)急救復蘇,為回陽九針穴之一。足三里穴有很好的振奮陽氣、復蘇醒腦的作用。凡久病元氣虛衰,急病陽氣暴脫而引起的病症,如昏厥、休克等具有急救作用。(4)保健防病,為全身強壯穴之一。灸足三里和絕骨可以降低血流粘度,並使人體大小血管擴張,可以預防中風的發生。調理中焦,振奮胃氣,胃氣旺盛則氣血得生,從而增強人體抵抗力。故可強身壯體、防病增壽,有預防和治療感冒的作用。

「為什麼早餐很重要」,早上0700---0900,是胃經正旺時,胃主受納及腐熟水穀,也就是我們吃進去的食物,是在胃部進行初步的消化。所以胃經旺時是消化食物最好的時刻。人體需要吃食物來補充,吃早餐不會發胖,因此時陽氣最旺盛,吃飯最易消化,又0900以後走脾經,正好透過運化功能將食物變成經血輸送到人體五臟去,故早飯吃多也不會發胖。清晨一定要吃早餐,早餐的時間可在七點左右,如此一來我們的飲食消化就會更加完全。胃經是多氣多血的經脈,它對我們一天之中營養的來源、體力、精力的供輸十分重要。有充沛的活力,才能應付一整天的工作。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卯時大腸經養生
卯時,0500---0700,大腸經

早晨0500---0700是排便時間,這是人體氣機的自然走法;肺與大腸相表裡,當排便不順、大便變細時或其他問題時,實際是「氣」出了問題。如便秘,真正的危險在於有可能造成心臟病,中醫問診非常強調問病患大小便的情形,實際是在問心肺功能。


大腸經起於食指的尖部,循行於大拇指及食指之間,並沿著前臂側部及上臂外側前緣,直走至肩峰(肩部上方),在此,經脈分為兩條支脈,其一進入體內及肺,經過橫膈膜,與大腸相接。另一支脈在體外經頸及面頰,進入下齒及牙床部位,並繞過上唇,交過另一端及鼻側。

大腸經的失調會引致與大腸功能有關的病症如腹痛、腹部脹氣、腸鳴、泄瀉、便秘、痢疾、痔瘡等。此外,由於大腸經經過口腔及鼻,因此牙痛、流清涕、流鼻血、口乾、喉痛,循經部位的疼痛或熱腫等病症都可能顯示了大腸經出現問題,其他如眼球泛黃,脖子肩部酸痛,皮膚過敏等症狀。

大腸上接小腸,下通肛門。它接納小腸輸送下來的食糜,吸收其中的水分和營養物質後,把糟粕形成糞便,最後從肛門排出體外。糟粕在大腸內的傳導,一方面與大腸本身的運作有關,另外也依賴胃的降濁、肺的肅降及腎的氣化功能;這些臟腑病變都可使之失常。大腸有病,表現有腹痛、腸鳴和腹瀉等。有時候,由於體內「熱」盛,大腸津液乾涸,就會出現便秘。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寅時肺經養生
寅時,0300---0500,肺經

肺,黃帝內經:「相傅之官」,相傅是指皇帝的老師,從人體本身來看,位置高於心臟的器官就是肺,而心為君主之官,位置高於君主。人體之氣機是從肺經開始,肺經主一身之氣,主治節,0300---0500,人體氣血重新分配,而此時人應睡的最沉,若此時會醒來,就說明氣血不足。


肺經起於身體中部,並向下走,與大腸相聯,繞轉後,經過橫隔膜及肺,與相接,經脈從腋下分出,向下走沿著手臂側,經過肘窩(肘部摺位),及至腕部,並走在腕動脈血管之上,從手拇指分出,另一支脈則從腕後分出,並於食指尖,與大腸經相接。

「肺主氣,司呼吸」,中醫認為肺主一身之氣,負責管理呼吸活動。肺是「氣」之交換地方。吸氣時,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氣」,並往下輸送,與其他氣結合而成「宗氣」。呼氣時,肺則排出體內的濁氣。肺的呼吸正常,則氣道暢順,呼吸均勻調和。若肺功能失調,則呼吸功能減弱,從而影響氣的生成,並引致氣虛等症狀。肺主一身之氣,故肺氣虛時可見體倦無力、氣短懶言、自汗等氣虛的症狀。

「肺主宣發和肅降」,中醫認為肺有宣發和肅降的作用,宣發是指升發和發散的意思,而肅降則指清肅和下降的意思。肺的宣發特性可表現為將濁氣發散並排出體外,亦可表現為將津液及水穀精微散布全身,達至皮毛。此外,透過汗液分泌的調節,肺將衛氣宣發至體表﹝中醫稱為皮毛或腠理﹞。如外邪犯肺,肺氣失宣,可引起氣滯胸悶、咳喘等症狀。如病邪犯肺,則可使其肅降功能失常,引起咳喘或水濕停留、尿少、水腫等症。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