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如下本大法師佛學講座講義 --法句譬喻經
http://fawang.hihosting.hinet.net/ebook/ebook046-all.htm

六、無常品之六:
經文:昔佛在王舍城竹園中說法,時有梵志兄弟四人,各得五通,卻後七日,皆當命盡,自共議言:五通之力,反覆天地,手捫日月,移山住流,靡所不能,寧當不能,避此死對?一人言:吾入大海,上不出現,下不至底,正處其中,無常殺鬼,安知我處?一人言:吾入須彌山中,還合其表,令無際現,無常殺鬼,安知吾處?一人言:吾當輕舉,隱虛空中,無常殺鬼,安知吾處?一人言:吾當藏入,大市之中,無常殺鬼,趣得一人,何必求吾也?四人議訖,相將辭王:吾等壽算,餘有七日,今欲逃命,冀當得脫,還乃覲省,唯願進德。

63
白話解釋:從前佛陀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中為大眾說法。當時有一個梵志家庭四個兄弟,每一個人都已經修得五種神通力,但是再過七日,命中注定要死亡,他們彼此討論:以他們五通的神力,能翻天覆地,推日托月,移山住流,沒有一樣做不到的,又為何不能避免死亡這關呢?其中一人說:我可以投入大海之中,上面的頭不露出水面,下面的腳不踏到海底,全身在海水正中央,無常殺鬼,又怎能知道我在那裏呢?另外一人說:我鑽入須彌山裏面,然後再將山合起來,外表看不出任何痕,無常的殺鬼,又如何明白我在那裏呢?另外一人說:我輕輕一跳,就可以隱藏在虛空中,無常的殺鬼,又如何明白我在那裏呢?又另外一人說:我只要藏入大都市的人群之中,無常的殺鬼只要找到一個人代替就可以了,又何必來找我呢?四個兄弟討論完了,就齊同去辭別國王說:我們的壽命,只有七天好活了,現在我們要逃命,希望能逃脫無常殺鬼一關,再回來拜見大王,希望您多多愛護人民,多修功德。

64
經文:於是別去,各到所在,七日期滿,各以命終,猶果熟落。市監白王:有一梵志,卒死市中。王乃悟曰:四人避對,一人已死,其餘三人,豈得獨免?王即嚴駕,往至佛所,作禮卻坐,王白佛言:近有梵志,兄弟四人,各獲五通,自知命盡,皆共避之。不審今者,皆能得脫不?佛告大王:人有四事,不可得離,何謂為四?一者在中陰中,不得不受生。二者已生,不得不受老。三者已老,不得不受病。四者已病,不得不受死。

65
白話解釋:四位五通行者向國王告辭後,四人各自到了自己所說的地方逃命避難,七天期滿,四個人全部難逃死亡的定業,就像水果成熟了會自然掉落地上一樣。有一天,首都的市長向國王報告:有一位梵志,死在市區裏面。此時,國王才想起那四位五通的仙人,就說:這四位不是避難逃命了!既然有一位已經死亡,剩下的三人又如何能逃脫定業呢?國王命令準備車馬,要到佛陀的精舍請問此難題,國王頂禮佛陀後,坐在一邊,便向佛陀報告:佛陀啊!最近有梵志四兄弟,各人已得五種神通力,他們也明白生命已經將盡,他們都齊同避難去,但是不了解他們四人能不能逃避死亡這一劫?佛陀向國王說:人生有四件事沒辦法避離,是那四件事呢?一、人死之後,在中陰身,不得不去投胎轉生。二、已經從母胎出生下來,就不得不慢慢衰老。三、人已經老了,也不得不隨時隨地接受病魔的折磨。四、已經得了病,就不得不受死亡的召喚!

66
經文:於是世尊,即說偈言: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間,無有地方所,脫之不受死。是務是吾作,當作令致是,人為此躁擾,履踐老死憂,知此能自靜,如是見生盡,比丘厭魔兵﹐從生死得度。王聞佛言,歎曰:善哉!誠如尊敬,四人避對,一人已死,祿命有分,餘復然矣!群臣從官,莫不信受。

67
白話解釋:因此,佛陀當下又說偈頌:不是虛空也不是大海裏,不是鑽入山石間,世間無有任何地方,能逃脫死亡的定業,一切善惡都是自己造的,造什麼因結什麼果,人為了怕死而憂,又要走完死亡路。如果人能明白死亡的道理,心會寧靜,因此便能洞徹生命的底端,出家比丘學道,為了出離人間煩惱生死,他們會在生死之間出離苦海,證悟不生不死之聖境。國王聽聞佛陀這番的開示,便讚歎說:太好了!正如佛陀您的教導,四個梵志兄弟為了逃避死亡,其中一人死亡;其他三人也將無法倖免,世間的福祿功名壽命本有因緣前世所定,至於其他的一切,也是因緣業力來決定的。這時候,跟隨國王的群臣與官員,聽了佛陀的開示,大眾都至誠信受佛法的真理!

68
業報未盡,縱然人飛到天上雲霄寶殿,業力也追到雲霄寶殿。業報未消,那管人類逃亡到荒山曠野,業力也追到荒山曠野。業報存在,那怕人逃避鑽入大海海龍宮,業報也追到海龍宮,畢竟,業是平等的,是公平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