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才是延長生命的秘蜜 (Why We Sleep)
https://kitt4232002.pixnet.net/blog/post/467503115

而如果能讓病人好好睡一覺,很多健康問題都可以改善或解決。

最近,我被一本書完全迷住了。夜以繼日,終於看完了。這本書的名字是《Why We Sleep》,今天,就給各位介紹一下書里的精彩觀點。

《Why We Sleep》的作者是一位名叫Matthew Waler的睡眠學專家,曾是哈佛醫學院教授,現在是伯克利大學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教授。

書的一開頭有這樣一段: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佛過程中遇到逆境,是什麼原因?(宣化上人)
http://www.foyuan.news/post11264241065310

不學佛還好,一學佛倒諸事不順,是什麼原因?(宣化上人開示)

「要學好,冤孽找;要成佛,先受魔。」若不想學好,則冤孽不會來找;愈想學好,冤孽愈來找,欲把債務算清。因為從無量劫以來,生生世世所造的善惡業夾雜不清,因此一旦想要修道,所有的債主都來討債。好像你本來是個普通人,借了很多錢,沒有還清楚。在你未發財前,這些債主知道你沒錢,所以不會來找。但當你一發財了,這些債主便登門來討債。為什麼?因為你有錢了。若不向你要,就沒有其他的時間要回。所以在修道中遇到逆境,應該更向前勇猛精進,而不退失菩提心。所有的債主來討時,還他們。就是將自己所得的功德,迴向給冤親債主們,令他們得到功德,而離苦得樂,了生脫死。我們不能扛債不還。

無量劫來,由各種不同的因緣,生生世世不知做錯了多少事。就是今生仔細想想,我們殺了多少生?做了多少不公平的事?對於其他眾生來說,你或許沒有殺大的生命(如獅象馬羊牛雞犬等),但可能殺小的生命(如青蛙、蚊蟲、螞蟻、蒼蠅等),也可能你心裡有殺念存在。好像在小時候,因為無知,殺了很多小動物、小昆蟲,這是無知罪。一旦你將眾生的生命奪取傷害了,若你想修道,它們都會來討債,這種債不是一個兩個,而是無以數計,生生世世日積月累,這種債說也說不完。所以我們不能不講公道,說我修行了,而不認所有的冤業債。你如果有這種思想,則永遠不會成道,因為你心裡不公平。心裡若公平就要認帳,還債就沒事了。故說:「要學好,冤孽找。」你好像一個暴發戶,故所有窮朋友都登門來找了,都想得些利益。

「要成佛,先受魔。」佛是魔幫助成道的,若沒有魔就沒有佛。魔是來考驗你,令你更進一步。所謂「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也是來看看你的火候夠否?若夠,則千魔不改,萬魔不退,不退失菩提心。愈在難處愈精進,一切橫逆交加皆處之泰然。不覺不公平,不怨天,不尤人,能逆來順受,修忍辱波羅蜜,要有這種功夫。所有魔障來了,不與魔起對敵,自己吃一點苦不要緊,自己發願度魔,使其皈依三寶,發菩提心。對誰都不生怨仇心,如此可化干戈為玉帛,化仇恨為祥和。應在反面尋找好處,「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不要為自己作辯護律師,無論什麼事:「真認自己錯,莫論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體名大悲。」同體亦包括魔,魔也是自性的一部分。若自性有魔,就會引進外邊的魔。若自性無魔,外魔就不會進來。什麼是自性魔?就是貪嗔痴。「若無貓食碗,則不招蒼蠅。」魔因覺得你有點油水,他可以渾水摸魚得些好處,故來搗亂你,顯他的魔通。所以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老老實實。言必忠信,行必篤敬,不打妄語。如果怕認自己錯,儘是覆諱過失,此非修道的行為。必須要開誠布公,很坦白慷慨的做事,本照義理道德良心去行事。若與道德良心有不合之處,則絕不去做。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蕅益大師開示念佛法門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9/87877.html

蕅益大師是淨土宗的第九代祖師,他著作很多,在律宗方面很有造詣,同時在法華、教下也是深入經藏,可以說是通宗通教的大德。他自己晚年專修淨土,他最有名的著作就是《阿彌陀經要解》,這是他在九天之內就完成了,這個真的是了不起。他寫出的這一篇著作,印光大師說,蕅益大師老人家注的這個《要解》,假如是古佛再來為《阿彌陀經》再做一篇注解,也無法超過蕅益大師的《要解》。

【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深信力行為要耳。】

他這裡講,這個法門不神奇,也就是它沒有什麼玄乎,實實在在的,每個人都能夠落實的,它也並不是搞什麼特別的、稀奇的、古怪的,只要你肯老實去修這個法門,你就能夠成功。所以修這個法門千萬不要用那種標新立異的心,求新、求快、求殊勝、求感應這些心都不可以有,因為這個法門貴在老實。‘只深信力行為要’,這個“要”就是關鍵的意思,關鍵在於深信還有力行這兩條。淨土法門我們講三資糧信願行,蕅益大師這裡專提深信和力行兩條,實際上也包括願,有信、有行,肯定也包括願。只要人能深信這個法門,深信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普度眾生,深信輪回是苦,他自然就發起出離心,發起求願生西的心,那麼他自然也就力行了,這個力行就是專念佛號。下面說:

【佛云。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禅。】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心念來改造命運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6356.html

心念→行為→習慣→性格→命運

印光大師 <心命詩> 講得非常好:

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變為禍兆。
心好命不好,禍轉為福報。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貧夭。
心可挽乎命,最好存仁道。命實造於心,吉凶惟人召。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清淨心念佛 (淨空法師)
https://jinaff.pixnet.net/blog/post/29613320-%E5%BF%B5%E4%BD%9B%E4%B9%8B%E9%81%93%E4%B8%8D%E9%9B%A2%E4%B8%80%E5%BF%B5%E6%B8%85%E6%B7%A8%E5%BF%83

修行就是要修掉不好的心態與想法,心修乾淨了才能出離六道,但談何容易,即使阿彌陀佛慈悲,提供念佛往生的法門,仍然不容易,若能放下貪嗔痴慢疑的心態及恩怨情仇,以清淨心念佛就一定有把握。

貪——貪愛五欲
指貪婪,貪心,貪念多,不知足,沒有節制,沒有界限。

嗔——嗔恚無忍
指怨恨;經常生氣;對什麼東西都分得很清楚,這是我,這是你的;愛較真。分別心、不滿怨恨生氣發脾氣惱火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念佛才會有成就
http://www.linyutang.org.tw/big5/lin-writings2.asp?idno=8

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

沒有信願求往生的心,那麼就很難與阿彌陀佛的願力相應,不能感通佛力,就不能帶業橫超往生淨土。

若能學習林肯及蘇格拉底、同時調整心境來念佛,更易有成就,


人生有時頗感寂寞,或遇到危難之境。人之心靈,卻能發出妙用,一笑置之,於是又輕鬆下來。這是好的,也可以看出人之度量。古代名人,常有這樣的度量,所以成其偉大。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經中關於「人身難得」的譬喻
http://www.fodizi.tw/qt/qita/22442.html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盲龜穿孔。須彌穿針。爪上土。
http://www.plb.tw/tc/library_5_in.aspx?id=812&chk=ca1ad418-93f8-4ac4-ab1a-71395c362525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中;
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在靈山塔下修;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
今生不向此身渡,莫待何生渡此身;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學會放下

人生的一切煩惱,歸根究底就是在生活中沒有學會放下,使身心背負著沉重的包袱,因而生活也變得越來越累,越來越辛苦。「智者無為,愚人自縛」,人通常喜歡給自己的心靈套上枷鎖,精神添加壓力。所以說「放下」,不僅是一種解脫的心態,更是一種清醒的智慧。不管境遇如何,請放下昨日的輝煌,放下昔日的苦難,放下所有束縛你的包袱。放下了,你就會有頓悟之後的豁然開朗,重負頓釋的輕鬆,雲開霧散後的陽光燦爛。

人,往往擁有越多,煩惱就越多。因為萬事萬物本來就隨著因緣變化而變化,我們卻試圖牢牢把握讓它不變,結果自然沒有人能做得到。人生的道路上,很多人都有貪得無厭的心態,俗話說得好:「欲壑難填。」自古以來,人們都有著對金錢、美女、權利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嚮往,它猶如滔滔江水,在人們內心深處澎湃,因小失大的事情,使自己遺憾終身,正因為有這種喜貪的毛病,反而失去了更多,結果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只有學會放下,你才能夠騰出手來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對於放下,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其實,放下是一種智慧的選擇。處事時,該放就放,該斷就斷,不要因小失大。放下是一種隨其自然的心態,人生總是在取捨之間,面對不同的選擇,應該學會放下,學會滿足,這是智者的心態,是成功的階梯。人只有放下生活中不必要的東西,才能邁出灑脫的一步,活出自我的風采。

憂慮來自內心,一切的煩惱都來源於自身。人生路上會遭遇到許多不幸,挫折,失敗,打擊,痛苦,孤獨等,當你放下這一切時,心靈就會得到解脫,該放不放,必是大患。同時放下不等於放棄,只有懂得衡量事物間的利弊得失,不過於強求自己,委屈自己。一味地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但會迷失自我,也會徒增煩惱。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胃火、心火、肝火、肺火、腎火,虛火和實火要分清
https://www.acupoint361.com/2018/09/blog-post_35.html


有人將火熱病變的症狀總結出五大共同特點,

一、是熱,即發熱、惡熱、喜冷;
二、是赤,即面赤、目赤、舌紅;
三、是稠,即分泌物與排泄物中的痰、涕、白帶粘稠;
四、為燥,即口渴、咽乾、便燥;
五、是動,即神情煩躁。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念阿彌陀佛發願求生淨土的都是非常人(淨空法師)
——摘自淨空法師講經開示


念阿彌陀佛發願求生淨土的都是非常人,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

無量壽經上我們讀到阿闍王子這一章,佛說他們這五十個人,五十個人是小團體,阿闍王子這小團體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算他命好吧,每一次都得人身,每一次都遇到佛,四百億佛還得了!你說這是多長的時間。這一次聽到釋迦牟尼佛講無量壽經,生歡喜心,希望「將來我要是作佛也像阿彌陀佛」,但往生的念頭沒起來。你才曉得,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生歡喜心,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過去生中修積的善根,決定超過阿闍王子!換句話說,你過去生中供養諸佛如來,決定不止四百億,超過他太多了。為什麼呢?你能夠深心求生極樂世界,他還沒動這個念頭,所以這個法門,經上說的,一切諸佛說的,不是一尊、二尊佛說的,「難信之法」。《彌陀經》上講,「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我們這才瞭解那個善根有多厚,供養四百億的善根多厚。我們這一生遇到了,生歡喜心,這應當要慶倖,不容易!

所以學佛的人不相信淨土,不願意念阿彌陀佛,我常講那是正常人,不奇怪!絕對正常。他要是一聽到就相信,就立刻要求生淨土,這是非常人,不是平常人,你才曉得那個善根、福德、因緣之厚!哪里是幾生、幾劫,不可能的事情。這是我們自己一定要明瞭,要自己慶倖,得來實實在在不容易。

這個法門誰能相信,此人必定是大善根、大福德,就是《無量壽經》上所說的:他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才能信受奉行;沒有這樣深厚的善根,勸他也不相信。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