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搔癢
http://yibian.hopto.org/diag/syp.php?sypno=408
【概念】
皮膚搔癢,是指皮膚生癢感而欲搔抓,但又無原發皮膚損害的一種自覺症狀。如《外科證治全書.卷四》云:「遍身瘙癢,並無瘡疥,搔之不止。」
本症,在《諸病源侯論》稱「風瘙癢」、「風癢」;《外科證治全書》稱「癢風」;《幼科全書》稱「身癢」。若僅限於一處瘙癢,如陰囊、女陰、肛門等處,或先有原發皮損如丘疹、水疙等,而後皮膚瘙癢者,均不屬本條討論範圍。
【證型治則】
血熱:
多發生於青壯年人,皮膚瘙癢,搔破呈條狀血痕,夏重冬輕或遇熱尤甚,得寒則解。伴有口乾心煩、脈象弦數或滑數,舌絳或舌尖紅,苔薄黃。多因心緒煩躁,或過食辛香炙煿之物導致血熱風生,故作瘙癢。青壯年血氣方盛者多患之,搔破則血痕累累。夏季陽氣正旺,外熱與內熱相合,則瘙癢更甚,得寒則解。故本證關鍵在於血熱,治宜涼血清熱,消風止癢,方選止癢熄風湯。多由血熱,係內因為主;
血虛:
多見於老年人,秋冬尤劇,春夏轉輕。證見皮膚乾燥,遍布抓痕,經常搔抓處可呈苔蘚樣改變,皮膚脫屑如糠秕狀,或遍布血痂。伴有面色無華、心悸失眠、頭暈眼花等症,脈象弦細,舌淡苔淨。多發於老年人,由於氣血兩虛,血不養膚、血虛風燥,故皮膚乾燥脫屑,如糠似秕。搔之不斷,則遍布血痂抓痕。經年累月,皮膚呈苔蘚樣改變。治宜養血潤懆,祛風止癢,方選養血潤膚飲。、由血虛為本,內風使然,補其氣血自能使內風摒除,瘙癢得解。
風濕:
皮膚瘙癢,搔抓後起水疱、丘疹、流水或皮膚變為濕爛,多見於青壯年,夏秋季節為甚,脈象滑數,舌苔白膩或薄黃膩。多因恣食肥甘厚味與辛香炙煿,使體內蘊濕,再復感風邪,則風濕相搏為患。風盛則癢,故搔抓不止;濕盛則起水疱、丘疹、流水或糜爛。治宜散風、除濕、止癢。方選全蟲方。此外,濕熱黃疸等疾均可周身作癢。凡皮膚瘙癢之症,均忌用熱水及肥皂洗浴。瘙癢時,可外擦苦參酒、三石水;皮膚乾燥發癢者,可外用潤膚膏等。
風盛:
多發於春季,周身皮膚瘙癢,癢無定處,日久不癒,皮膚可變肥厚呈苔蘚化,狀如牛領之皮。脈象弦細,舌紅苔薄黃。因肌膚腠理不密,外受風邪,鬱久化熱,浸淫皮膚而作癢。春季風木當令,故易多發。其特點為癢無定處,搔抓不止,皮膚肥厚苔蘚化,或狀如牛領之皮。治宜搜風清熱,敗毒止癢,方選烏蛇驅風湯。總之,二者均為陽證,多由風邪,乃外因使然。血熱者,當用清熱涼血;風盛者,自宜搜風驅邪。
外感風寒:
多發於冬季,皮膚瘙癢常在頭面、前胸、頸周、雙手等暴露部位,遇寒則甚,逢暖或汗出則減。舌淡苔白,脈象浮緩或浮緊。雖屬陰證。但多因體內陽氣不足,不能抗禦外寒,再加之外受風寒之邪,故本證多見於冬季,發於頭面、頸周,雙手等暴露部位,逢暖或汗出,則風寒暫去,故瘙癢緩解。總之,二者雖均屬陰證,但以外因為主,故多見於暴露部分,治宜驅風散寒,方選桂枝麻黃各半湯。
【老年人皮膚發癢】
老年人皮膚退化、皮脂腺、汗腺分泌不足,皮下脂肪及皮膚含水量減少,防範外界不良刺激的能力也下降,通常是引起皮膚發癢的原因。一些內臟疾患也常引起全身皮膚發癢,如維生素缺乏症、糖尿病、內分泌障礙、腎炎等,但單純老年皮膚瘙癢症發生的很多,和內臟相關者很少。
中醫認為,老年人多氣虛,則衛外不固,血虛則可生風,氣血兩虛則肌膚失於濡養,營衛失和易受風寒、風熱的侵擾。還有肺脾虛損,飲食不節,濕熱內生,勞傷心神、情志鬱悶、血熱生風等也可加重皮膚癢症。
古代醫書《金匱要略》稱:“邪氣中經,則身癢而癮疹”,“邪氣”不外內邪和外邪,或內風、外風,中醫有“風盛則癢”一說,所以應注意疏散風邪,受涼受熱都不好。
心平氣和,調順七情是精神調理的內容,睡眠要充足,不可抑鬱和急躁,要知道許多皮膚病都和精神、心理不佳有關。
皮膚瘙癢與食物關係密切,食宜清淡,魚、蝦、動物內臟、葷腥、辛辣“動風”之品當慎,應當不動煙酒、多吃蔬菜水果,並保持大便通暢,對燒烤煎炸食品也以不吃為好。
局部皮膚塗擦和外洗有解癢作用,爐甘石洗劑,白醋與甘油以1:3的配比混合,濃煎絲瓜瓤等都有一定局部止癢功能,百部、地膚子、雄黃、野菊花等煮水外洗也具有止癢效果。不到必要時不用抗過敏藥或類固醇藥物。
敲肺經及膀胱經:
肺主皮毛,而膀胱經為人體之藩籬,經常敲打這兩條經絡有利於氣血循環,能抵抗皮膚乾燥。手太陰肺經的穴位多在上肢掌面橈側、前胸上部。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多在頭、項、背、肩胛內側、腰、臀、大腿後側、足踝處等。
平時沒事就用按摩的小錘敲這些部位,不用準確取穴。按照中醫全息理論,常按摩耳部、手掌、足底對全身都好。
【肝熱很容易皮膚癢】
容易緊張或壓力大的人容易肝鬱,肝上火,引發血熱,提醒肝熱很容易皮膚癢。身體血虛的人也容易皮膚癢。最常見的是女性,尤其生理期經血流失多,血虛,不易滋潤肌膚,導致皮膚乾燥、生癢。
經常皮膚癢的人,最好少吃辛辣或芒果、竹筍,這些屬於熱性食物容易上火,尤其不要亂吃補,以免上火引發血熱。建議大家吃:薏仁蓮子湯能幫助身體排濕去熱。
薏仁蓮子湯:
材料:蓮子、薏仁、紅棗、冰糖、水。
做法:
1.薏仁用水泡開備用。
2.將蓮子用水浸泡約1-2小時再放入電鍋中蒸熟。
3.用另一鍋水將冰糖煮開,然後將薏仁、蓮子、紅棗放入煮約15~20分鐘即可。
三陰交止癢功:
坐在椅子,從內踝尖直上,自己的四個橫指指頭寬度,有個穴位稱為“三陰交”。順著骨內側往上推,輕而慢地按揉。按摩三陰交能去除體內瘀血,生新血,達到全身止癢功效。建議先擦些乳液,滋潤小腿肌膚再按摩,每天按揉三陰交5分鐘。
【皮膚過敏的發病原因】
皮膚過敏的發病原因,包括飲食、吸入物、氣候、接觸過敏物因素等。其中海鮮、蛋白質、辛辣食品、酒、吸入花粉、塵蟎、寒冷天氣、接觸化學物品、洗滌劑等,是皮膚過敏最常見的誘因。建議夏天吃「薏仁綠豆百合粥」。
薏仁綠豆百合粥:
材料:薏仁50克,綠豆25克,鮮百合100克,糖適量。
做法:
百合去內膜,加鹽輕捏,洗淨以去苦味。薏仁、綠豆加水煮至半熟加百合,文火燜至熟爛,加糖即可。清熱解毒,消渴利尿,適用於濕疹,風疹,粉刺。
【冬季癢】
冬季癢又稱為冬季濕疹或乾燥性濕疹,是冬天最常見的皮膚病。起因是皮脂腺分泌減少及皮膚水份減少,造成皮膚乾燥,使神經變的敏感,造成皮膚癢的症狀。而皮脂腺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退化、分泌油脂減少,容易發生在中年以及老年人的皮膚,特別是下肢皮膚部份。每當冬季氣溫降低時,皮膚血管收縮造成皮膚水分含量下降,加上皮脂腺及汗腺分泌減少,而且空氣濕度也較低,皮膚便開始產生乾燥、緊繃、搔癢、甚至脫皮等狀況,這就是所謂的「冬季癢」。
醫師指出,四肢是人體最容易乾燥的部位,小腿往往是最早出現冬季濕疹的地方,其他像大腿前面、前臂外側也都是好發部位。此外,容易磨擦的部份,像男士繫腰帶的部位、女士穿戴太緊的胸罩,或是緊身衣物壓迫摩擦的部位都容易發生。臨床上可以見到的症狀就是皮膚乾燥,合併大量的脫屑,因為搔癢難忍,所以往往抓得遍體鱗傷,更嚴重的情況會乾裂流血。
要如何改善冬季癢的情形呢?醫師建議,在預防方面,第一,可以補充大量水分,如果老人家怕睡前喝太多水,晚上會常起來上廁所,可以在白天多喝水。第二,要增加皮膚油份,防止水份蒸發,老人家因皮脂腺功能退化,皮膚油份往往不夠,因此建議儘量減少洗澡次數,水溫不可過熱,少用肥皂或只用適合乾性皮膚的肥皂、沐浴乳。
此外,醫師也建議一般乾燥的皮膚,可以乳液塗抹,但嚴重的乾燥皮膚,則須擦凡士林才能解決。保濕的時機相當重要,應在浴室中剛洗完澡擦乾身體時就擦,這樣才能將身上的水份鎖住,達到最好的效果。
- Feb 22 Sun 2015 18:02
皮膚搔癢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