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過是積善的先決條件(了凡四訓)
淨空法師講述
節錄自
http://book.bfnn.org/books2/1732.htm#a04

[吉凶之兆]

人生來既不是聖人,怎麼可能沒有過失?孔子說:「過則勿憚改。」不要怕有過失,要有勇氣、有決心、有毅力改過,既使小小過失也要認真改。一般人因循苟且、得過且過,疏忽小過失,不重視小的惡念,於是小過失養成大過失,小的惡念慢慢養成大的惡念,後果不堪設想。

在春秋時代,各國的高級官吏,常從一個人的言語和行為去加以判斷,就可推算出這個人的吉凶禍福,而沒有不靈驗的

一般來說,吉凶禍福的預兆,都是先從人的心裏面產生,然後就表現到全身四肢上去。譬如說一個仁慈厚道的人,他在全身四肢的行為表現一定是穩重的;而心地刻薄的人,表現出來就是輕挑的行為了。一個人凡是偏在厚道的,一定常得福;偏於刻薄的一定常近禍。絕對沒有所謂吉凶未定,渺不可測的道理。一個人心性的善惡,必與天心互相感應。福之將至,可從其人寧靜的心境,安祥的態度判斷出來。禍之將臨,也能從其人乖戾的行為發現得到。人若想得福而避禍,可以先不論如何行善,只要力行改過,自然就能向善。

趨吉避凶,改過為先。在沒有談行善積德之前,先要改過。過不能改,或改的不徹底,雖然修善,善中夾雜著惡,善不純,功難顯。因此,改過是積善的先決條件

[改過之基礎]

第一。要發恥心(羞恥心)
第二。要發畏心(敬畏心)
第三。須發勇心(勇猛心)

一、羞恥心

人能夠知恥,就決定不會起妄心,動惡念。知恥放在改過三要素之首,用意非常之深,凡夫何以不能成聖,病根就在此地,這是把我們的病根說出來了。

人若只貪戀聲色名利,縱情恣意,背著別人作些見不得人的勾當,自以為他人見不到,而自鳴得意,則將漸漸變成衣冠禽獸而不自知!世界上再沒有比這種行為更可恥,更慚愧了!

孟子也說過,知恥給人的影響太大了。能作到知恥則就是聖賢,不知羞恥為何物,必是禽獸無疑。改過的關鍵就在此一念之間,人所以異於禽獸,也僅在那一念之差而已。

「耽染塵情」,這是我們的毛病。「耽」,過分的快樂;「染」,染污;「塵」,五欲(財色名食睡)六塵(色聲香味觸法)。這些一定要節制。若縱情放逸,後果不堪設想。世間人耽染七情五欲,不知情欲非真,其中雖有樂,而付出的代價甚大,得不償失。佛為我們詳細說明,這個代價就是造成了六道生死輪迴。世間最苦、最可怕之事,莫過於此。

二、敬畏心

不要以為在暗室無人的地方,就神不知鬼不覺。須知天地鬼神,都在我們的頭上。我們日常一切所作的行為和心裏所想的念頭,天地鬼神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就算騙得了別人,也騙不過自己。而且遮遮掩掩,哪天若是被旁人看破了,就人格破產了,一文錢也不值了。所以,過失重就有種種的禍,降到身上來;就是過失輕,也要減損現有的福報。那又怎麼可以不常存一顆戒慎恐懼的心呢?

人只要一息尚存,滔天的大罪大惡,都有悔改的機會,古時有人一生作惡,臨終前懊悔覺悟,發一善願而得善終者,這就是說,如改過的時候能發一個極痛切勇猛的善念,也可以把百年所積的罪惡洗淨。正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以洗百年罪惡也,就像千年幽谷涵洞,一燈來照則盡去千年黑暗一般。

因此說:「過失不拘大小,以能改為要。」

我們無量劫來就迷在情欲之中,盲目無知的執著身是自己,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因此造成無量劫來生死輪迴。我們知道身命是短暫的,但是精神長存;佛家講法身慧命,那是永恆的。《八大人覺經》云:「世間無常,國土危脆。」世間剎那剎那在變化,人身難得而易失,一口氣不來,這一生的身命就結束了。這個時候,就是靈魂想改過也不可能,有人從此遺臭萬年,使得孝子賢孫想洗也洗不掉。有人從此沉淪地獄永受折磨,就是佛菩薩也引渡不了。超拔之事但憑自身己意,一但無常身逝,何日重生為人?清夜深思怎能不怕?所以,一念覺、一念智慧非常可貴。

地獄從哪裡來的?朱鏡宙老居士曾經跟我講了一個故事,這是他的岳父章太炎先生,在北京時有一段時間被東嶽大帝請去作判官。東嶽大帝在中國山東省泰山,管轄的區域有五、六個省分,他掌理這個地區的生死和吉凶禍福。判官的地位很高,相當於祕書長。章太炎先生說晚上小鬼就來了,抬著轎子請他上班。第二天早晨天才亮,他就下班,小鬼再把他送回來。他日夜都不休息,白天在人間辦公,晚上到鬼道上班。

他也常常把他在鬼道的所見所聞,跟一些朋友們敘說。有一次,他問東嶽大帝(閻羅王比東嶽大帝還要高一級):「地獄的刑罰,有一種叫炮烙(炮烙是把鐵柱燒紅,使罪人抱著),這個刑罰太殘酷,希望東嶽大帝能大發慈悲心,把這個刑罰廢除。」東嶽大帝聽了這個話,點點頭說:「你先去刑場參觀一下。」於是東嶽大帝就派兩個小鬼帶他去參觀現場。到那邊之後,小鬼告訴他:「這就是現場,你看!」他看不見,於是才恍然大悟,原來地獄的刑罰不是閻羅王設的,所以他不能廢除。刑罰從哪裡來的?是惡業變現出來的,就跟人作惡夢一樣,自作自受,不是別人做出來給你受的,這才曉得佛經講的道理是真實的。

所有一切歡樂、痛苦的境界,無一不是自心變現的。《華嚴經》講一切法「唯心所現,為唯識所變」,包括天堂、地獄。心,是你自己的真心;識,就是妄心,依妄心造作善惡業。你的心善、行善,現出來的境界自然是至善美滿;你的心惡、念頭惡、行為惡,現出來的境界自然是災難。所以,天堂是自心變現的,地獄也是自心變現的,我們現前這個生活環境,還是自心變現的。

三、勇猛心

一個人所以有了過失而不肯改,都是因為得過且過,不能振作奮發,退墮畏縮的緣故。須知改過,一定要起勁用力,當下就改,不能拖延疑惑;也不消得今天等明天,明天等後天。小的過失,像尖刺戳在肉裏,要趕緊拔掉。大的過失,像毒蛇咬了手指一樣的厲害,得趕快切掉手指,不可有絲毫的猶疑延遲念頭。就像易經中的益卦,風起雷動,萬物都生長起來,利益是這樣的大。一個人改過能具備以上所說的恥、畏、勇三種心,那便能有過即改了。知過能改就像冰逢春日,必能消失瓦解。

[改過之階段]

一、有從事上改
二、有從理上改
三、有從心上改

一、有從事上改

譬如前日殺生,今日戒殺。前日暴怒,今日靜心反省。這是從事上去改,但比自然而然的改,要難百倍。並且這犯過的病根沒去掉,仍在心裏。雖然一時勉強壓住,還是要露出來的。東邊把它滅去了,西邊又冒出來,這究竟不是徹底拔除乾淨的方法。

這是一種強制的行為。但是一味制止是有限度的,有個飽和點,所以從事上改很難改得徹底!「病根終在」,貪瞋痴慢是病根,病根沒有斷除,境界現前,煩惱習氣就會起現行。有些人善根深厚,還能強制得住。善根薄弱的,遇到大逆境,就無法控制住了。「東滅西生,非究竟廓然之道」,所以無法徹底拔除。

因此,學佛的人很多,都有善心,都想改過,也發心受戒;但是受了之後又做不到,所以很難!

二、有從理上改

會改過的人,在事尚未做到之前,先了解其中的道理。

譬如想改殺生之過,就應想「天有好生之德」,所有的動物都愛惜自己生命,連蚊蟲、螞蟻都貪生怕死,我們殺牠來養自己,我們的心能安嗎?反過來說,人家殺我們去養他,我們能甘心情願嗎?從前沒有人教導,疏忽了這樁事情。現在接受了聖賢教誨,要將這些教訓常常放在心上,常常想這些道理。

家父是職業軍人,在抗戰期間,家裡槍枝很多。父親喜歡打獵,我們從小跟著他打獵,天天有野味吃。可是抗戰勝利之後,他死的狀況跟《地藏經》講的完全相同。他瘋狂,看到山就往山上跑,看到水就往水底鑽,就像野獸一樣。經上講殺生的果報,我親眼看到,想到我父親生病到死亡的狀況,非常恐懼!我自己也打了三年獵,殺了不少動物,讀佛書,想到這些情形,再也不敢做了。所以,我從二十六歲開始吃長素、放生,贖過去殺生的罪過。我學佛之後,我只做三樁事情:第一印經,跟印光大師學;第二放生,消除我殺生的罪業;第三布施醫藥,看到人生病很苦,窮人沒有能力買醫藥,我每個月捐一點錢,布施醫藥

在素食裡面,佛法揀別五種蔬菜不吃,即「五葷菜」。「葷」是草字頭,葷不是肉,肉是「腥」。「葷」是指蔥、大蒜、小蒜(蕎頭)、韭菜、洋蔥。葷辛要戒除,因為這五種東西生吃會刺激生理,容易發脾氣。為了防止發脾氣,動肝火,所以戒除。熟吃會產生荷爾蒙,容易引起性衝動。但是如果用極少量做香料配菜,它不起作用,這是可以的。所以,一定要懂得戒律真正用意之所在,你才曉得戒律是大自由,斷惡行善,不食一切眾生肉,也是大自在。明白此理,我們自然就會選擇素食,歡喜素食。所以,佛法的教學通情達理,合情、合理、合法,並不是一成不變,而是活活潑潑的。

若要改掉暴躁的壞脾氣,就想天下沒有自以為什麼錯都沒有的豪傑,也斷沒有怨恨旁人的學問。因此做事不能稱心,是自己德行未修,涵養不夠,未能以德服人。應該反過來反省檢討,自己有沒有做得不圓滿的地方,或有沒有對不起他人之處。能這樣存心用功,那旁人謗我辱我,反而就是磨練和教育自己的好機會了。我應歡喜的接受和感恩,還有什麼怨恨呢?再者,別人毀謗也如舉火燒空,必將自燒自滅。若是想盡辨法加以辯論維護,正是愈描愈黑,作繭自縛。〔星星之火,能燒掉功德林,不可不慎!〕總之,殺生和發怒都是有害無益的事,其他尚有種種過失,都可依此類推,仔細思量,道理若能明白,過錯就不會再發生了。

有同修告訴我,某人說你的壞話,毀謗你。他一開口,我就制止他。他非常驚訝!我告訴他,我希望對那個人永遠保持最好的印象,我永遠記人家的好處,記人家的善處,放眼看天下都是好人。我不希望把別人不善的種種言行放在我的心裡。若把別人的不善放在心上,把我的心變成不善,這個損失就太大了。那個說我壞話的人,破壞我的人,從前對我很好,我永遠感恩戴德。以後種種不善,那是別有因素,多半是誤會。他為什麼從前對我好,現在對我不好?從利害上說,從前我對他有好處,現在我對他沒有好處,所以他的心理、態度、言行都改變了。這個改變,我清楚,我過去對他好,現在對他更好。為什麼?他的心目當中只有名聞利養,我在道德上已經向上提升了,名利我放下了。我對他的好,他不了解,產生誤會,我應當要原諒他。說原諒他,我的心胸已經很小了,已經錯了。這個事情,在別的地方可以發生,在我的心中永遠沒有發生過,這才能回歸自然,回歸天性。

聞謗要若無其事。去年,有些人寫長篇累牘的文章,刊登在報章雜誌上,指著我的名字毀謗我、侮辱我,說我提倡《無量壽經》會集本是很大的罪過,誤導念佛人。悟道法師把這些報紙傳真給我,說要寫文章來反駁。我告訴他:「隨他去罵,一句話都不要說。」為什麼?他罵累了就不罵了,與我不相干!文章隨他寫,他總有寫累的一天。我們毫無反應,現在不就沒事了。

這一樁事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自己要提高警覺,萬萬不可被境界所轉。發一次脾氣,不論時間長短,即使是一分鐘,我們的心理、生理上的傷害,需要三天的時間才能恢復平靜。如果每天發一頓脾氣,對你的健康損失太大了,這是非常不值得。

三、有從心上改

千百萬樣的過失,都是從心所起;若能心不動念,無私無慾,自然罪過不生。有很多讀書人,甚至還針對種種的過失,訂出種種規定來讓自己遵守。其實,只我們能夠一心向善,讓心裏頭充滿正念,邪念自然就沒有機會接近我們,污染我們了。就像烈日當空,鬼魅盡消。這就是最精確唯一的修心補過方法。過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先斷其根,則必枝葉盡落;那用枝枝去剪,葉葉去摘呢?

改過最上最高的方法,還是修心。能修心,就可使心立刻清淨。能修心,那末壞的念頭一動,就自己覺著。自己能覺著,就立刻把心停住不動;心不動,那麼壞的念頭便消失,也就不會再犯了。若不能這樣,那定要明白,所犯過失的原因,把這種犯過的念頭去掉。若再不能這樣,那只好碰到犯過時,用勉強壓住的方法來禁止不犯。以上的功夫方法,可一起來實行。若只懂禁過,而不明道理,就最笨拙不過了。但發願改過,也要有助力;明裏頭,要良師益友來提點;暗裏頭,可請鬼神為證。這樣一心懺悔,晝夜不得鬆弛,經過一段時日必有效驗。

「吾心不動,過安從生」。起心動念就是過失,所以要在一切境界裡,對人對事對物練習不起心,不動念。實在講,在所有方法裡,念佛的方法最方便、最容易。為什麼?念頭才動,立刻「阿彌陀佛」,用阿彌陀佛把念頭打下去,念佛的用意在此地。如果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就全錯了。念佛無非是用佛號把妄念打掉,也就是用一個念頭取代一切妄念。念頭不會不起,如果念頭不起,你就是聖人了。凡人面對境界,哪有不起念的道理?古德常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你要覺悟得快,就是要把念頭制止。不要管念頭是善、是惡,立刻用「阿彌陀佛」取而代之,讓心裡只有這一念,不容許第二念,這叫念佛,這叫功夫。久而久之,念頭自然不起,功夫就得力。如果念頭還會起,功夫就不得力。修行就是修正我們錯誤的思想、行為,因此我們採取持名念佛的辦法,在一切時一切處保持清淨心

境界現前,不是眼不看耳不聽,而是眼看耳聽,接觸之下不動心。所以,種種過失不必一樁一樁去想,一樁一樁去改,那個多麻煩、多費事!六根接觸境界,就如同看電影,《金剛經》教導我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就是佛教給我們從理上觀,從心上改,非常有效。

電視畫面看得清清楚楚,電視音響聽得清清楚楚,你在這裡面學如如不動,不要被他轉了。演喜劇,他笑,你也跟著笑;演悲劇,他哭,你也跟著哭。你就完了,自己做不了主,你被電視轉了。修行人看電視不被電視轉,能轉電視,你就成功了。《楞嚴經》云:「若能轉境,則同如來。」境界現前,你不被他所轉,你就能轉他。轉他,就能教導他、改變他,幫助他改邪歸正。如果你自己沒有這個能力、定力、智慧,自己都保不住,如何能轉別人?我們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無一不是菩薩學處,處處成就無上菩提,問題就是你會不會。

改過要從根本改,才能改得究竟徹底。譬如,砍掉一棵有毒的樹,不必尋枝摘葉,只要從根斬斷,枝葉自然就枯萎了。前面講改過的方法,從事上改,就像從樹葉上下手。從理上改,就像從樹幹上下手。從心改,就是從根下手,這是究竟改過之法。

假如做不到從心而改,不得已而求其次,就是要「明理」;道理明白了,惡念邪思自然就離開了。如果其次的功夫也做不到,就只好在枝枝葉葉上下功夫。這三種改過的方法,就是佛家講的三種不同根性,上根的人從根本下手,從起心動念處斷一切惡;中等根性的人,用「明理以遣之」;下根之人,只有「隨事以禁之」。

[改過之效驗]

是什麼效驗呢?例如

在從前總是不開心,鬱悶不樂,
現在心胸開闊,常常歡喜

或是從前處事待人接物,總覺得糊裡糊塗,沒有智慧;
現在經過斷惡改過修持之後,覺得自己有智慧,處事待人接物不迷惑

或是從前事務繁忙,就會感覺很累、很疲倦,提不起精神,處處有障礙;
現在經過這樣修持之後,處理這些繁雜事情,一切順利,再繁再忙的事都感覺有頭緒、有條理,輕而易舉,不覺得繁雜,也不會厭倦

或是從前遇到冤家對頭就討厭、恨他,總想罵他幾句;
現在看到這些冤家對頭,不但不會罵他,還歡喜跟他行禮,以善心、禮節來對待

這都是好的吉兆,這是在人事上說的。

還有一些是夢中的境界。「黑」是髒東西。或是夢中吐出黑色的東西。我自己有這個經驗,在學佛之前惡夢很多,常常在夢中驚醒。學佛之後,前十年還有惡夢,十年之後,惡夢沒有了。這都是好的預兆,好的感應。或者夢到往聖先賢。我是因為常常講經,所以夢到不少次參加佛菩薩講經法會。佛菩薩在夢中跟你說法,幫助你,教導你。這是一類。還有一類,或是作夢的時候飛起來了,在空中飛行,騰雲駕霧。或是夢到天宮,夢到佛國,這都是非常好的勝事。這些種種勝事,都是改過修行的預兆,這是消除過失、滅除部分罪業的現象。

不能因為得到這些好現象,就停止不進。雖有種種瑞相現前,一個真正用功的人,見如不見,亦不必說與人知,或炫耀自己的成就。應當緊記,「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放在心上,自己依舊要一心懺悔,晝夜無間。如果得此境界,自己以為了不得,比別人高,心生貢高我慢,不但不能提升,立刻往下墮落。所以,這些殊勝的境界現前,若無其事。縱然覺得自己智慧開了,還是作未開想,功夫才會進步。

由此可知,了凡先生所講的「明須良朋提醒」,非常重要!到哪裡找一個好朋友提醒你?說老實話,父母都做不到。父母果然天天提醒你,你一定會怨恨父母,會覺得父母嘮叨、太繁瑣了。所以,佛菩薩的方法妙極了!用種種藝術、表法來提醒我們。

譬如,前面講的「供水」,心要像水一樣永遠保持清淨平等,這是供水表法的意義。凡是見到水,就要提醒自己心要清淨平等。如果只是佛堂那一杯水是表法,其他不是,那你什麼都學不到,還是過分的分別、執著。「燃香」,無論在任何場所聞到香的氣味,就是提醒自己要修戒定慧。香是提醒鼻根的,不管什麼味道,都用一個「香」代表;只要聞到氣味,就要想到戒定慧。在佛前供花、供果。花代表「因」,花開得好,因好;因好,果一定好。果代表善因得善果,惡因結惡果。凡是看到花,都要懂得修好因。乃至於看到人家穿一件衣服上繡的花,都要作如是思惟。無論在什麼地方看到果實,就要想到我們希求的是好果報,好果報一定要修好因。這都是佛家的教學,都是如來的教誨,哪裡要說一句話!盡虛空遍法界,眼之所見,耳之所聽,鼻之所嗅,舌之所嘗,身之所觸,無一法不是佛法。這才明瞭虛空法界無處不是菩薩學處,無處不是道場,一切時一切處,處處皆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urtis3884 的頭像
    Curtis3884

    顏琁有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