蕅益大師開示念佛法門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9/87877.html

蕅益大師是淨土宗的第九代祖師,他著作很多,在律宗方面很有造詣,同時在法華、教下也是深入經藏,可以說是通宗通教的大德。他自己晚年專修淨土,他最有名的著作就是《阿彌陀經要解》,這是他在九天之內就完成了,這個真的是了不起。他寫出的這一篇著作,印光大師說,蕅益大師老人家注的這個《要解》,假如是古佛再來為《阿彌陀經》再做一篇注解,也無法超過蕅益大師的《要解》。

【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深信力行為要耳。】

他這裡講,這個法門不神奇,也就是它沒有什麼玄乎,實實在在的,每個人都能夠落實的,它也並不是搞什麼特別的、稀奇的、古怪的,只要你肯老實去修這個法門,你就能夠成功。所以修這個法門千萬不要用那種標新立異的心,求新、求快、求殊勝、求感應這些心都不可以有,因為這個法門貴在老實。‘只深信力行為要’,這個“要”就是關鍵的意思,關鍵在於深信還有力行這兩條。淨土法門我們講三資糧信願行,蕅益大師這裡專提深信和力行兩條,實際上也包括願,有信、有行,肯定也包括願。只要人能深信這個法門,深信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普度眾生,深信輪回是苦,他自然就發起出離心,發起求願生西的心,那麼他自然也就力行了,這個力行就是專念佛號。下面說:

【佛云。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禅。】

這句話是佛在《大集經》裡面說的,說只要我們肯念阿彌陀佛,專念阿彌陀佛,這就是無上深妙的禅。大家都曉得禅是很殊勝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這很難得,頓法,可是念阿彌陀佛就是無上深妙的禅,這比普通的禅更高,你看就一句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的時候什麼都不想,所有妄念都放下,單提一句佛號,什麼都不想,就叫無住,單提一句佛號?你就生心了,無住生心,你看他能合一。

【天台云。四種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

念佛達到三昧,什麼叫三昧?三昧是梵語,翻譯成中文叫正受。所謂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

天台家最著名的智者大師,這裡天台就是指智者大師,他在天台山居住,是隋朝時候的大師。他說到‘四種三昧’,這四種三昧是哪四種?第一種叫常坐三昧,第二種常行三昧,第三種叫半行半坐三昧,還有第四種叫非行非坐三昧。念佛法門不用拘泥於什麼形式,正如印光大師開示的說,“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這就行。你行住坐臥,穿衣吃飯,不管你做什麼事,你佛號不要斷,這也就是非行非坐三昧。

那我們如何達到三昧?三昧就是我們用念佛,一句佛號把這個苦樂憂喜都捨掉,心住在佛號上,這叫念佛三昧。而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一切三昧當中最殊勝的就是念佛三昧。整個佛法中心樞紐就是修三昧,修定,在定中才能開智慧,所以三昧最要緊。修什麼三昧最殊勝?念佛三昧,所以這個法門極為的殊勝。下面蕅益大師又引蓮池大師的話。

【雲棲云。】

‘雲棲’就是指蓮宗八祖蓮池大師,他說:

【一句阿彌陀佛。該羅八教。圓攝五宗。】

蓮池大師也是通宗通教的,他做的一部《阿彌陀經疏鈔》,你看看他是用華嚴宗法來解釋《彌陀經》,這是大手筆。蕅益大師就是私淑蓮池大師的私淑弟子,那麼他說‘圓攝五宗’,這個五宗專門是指天台、華嚴、法相、三論和律宗,這五宗,這一句佛號也都包了。如果不是真正在教下悟入了,完全大開圓解,哪裡敢說這句話?我們相信蓮池大師也不是普通人,也是古佛再來。所以這是讓我們重視念佛法門,重視這一句佛號。下面又說:

【可惜今人。將念佛看做淺近勾當。謂愚夫愚婦工夫。所以信既不深。行亦不力。終日悠悠。淨功莫克。】

蕅益大師歎息說現代人把念佛法門看淺了,以為它是‘淺近勾當’,給誰來修的?‘愚夫愚婦’,那些沒文化的老頭、老太婆他們修的,有文化的人怎麼能修念佛?這一句佛號這麼簡單,能行嗎?這是現代,他說現代人,當然也包括我們這個時代更是,沒有理解念佛法門的真實義趣,把這個法門看淺了。那麼看淺了誰會受損害?自己受損害。所以‘信既不深,行就不力’。《華嚴經》上講,“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這個善根,世間法的善根是指無貪、無瞋、無癡,你能夠深信因果報應,深信要積德行善得好報,那你自然就能夠斷貪瞋癡了,所以世間的善根從信那裡來。出世間的善根是精進,菩薩唯一的善根就是精進,因為菩薩已經沒有貪瞋癡了,他就是向菩提大道去努力,所以他的善根只是精進,那更要信。

【設有巧設方便。欲深明此三昧者。動以參究誰字為向上。殊不知現前一念能念之心。本自離過絕非。不消作意離絕。即現一句所念之佛亦本自超情離計。何勞說妙談玄。】

這是講的有一類修行人,他用一種巧設方便,‘設有巧設方便’,“設”就是假設,假設有這麼一類人,這種人確實有,他用一種所謂方便法門,禅淨雙修,可是蕅益大師在這裡不贊成,他說‘殊不知現前一念能念之心’,現前這一念阿彌陀佛,我現在在念阿彌陀佛,這個能念阿彌陀佛的心,‘本自離過絕非’,“過”就是過失,“非”就是這些錯誤、煩惱,我們自己要修三昧,就是說降伏煩惱,可是煩惱本無,不需要去作意去離絕,為什麼?你作意這已經起了妄想執著,那你怎麼離?所以念阿彌陀佛就這麼老老實實念,本來就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還要起個想法念頭要斷妄想分別執著,這已經又生了一個妄想執著了。

【只貴信得及。守得穩。直下念去。或晝夜十萬。或五萬三萬。以決定不缺為準。畢此一生。誓無變改。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諸佛便為誑語。】

蕅益大師講,往生與否全靠信願之有無,看你信願具不具足,品位高下就看你念佛功夫的淺深。所以你念的功夫深,自然你的品位就高,你念佛往生就更有把握。

【一得往生。永不退轉。種種法門。咸得現前。】

你看一往生到極樂世界你永遠不退轉,你是阿惟越致菩薩,阿鞞跋致菩薩,那叫不退轉菩薩。所有的法門,三藏十二部,五宗八教,八萬四千法門,統統現前。我們很想開悟,不要求這一生開悟,你先求往生,到了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佛光給你一加持你準開悟。所以這裡最重要的是專,專精念佛。下面說:

【切忌今日張三。明日李四。
  遇教下人。又思尋章摘句。
  遇宗門人。又思參究問答。
  遇持律人。又思搭衣用缽。
  此則頭頭不了。帳帳不清。】

這是蕅益大師肺腑之言。所以念阿彌陀佛,修這個法門,最怕夾雜,‘切忌’,就是一定要避免,‘今日張三,明日李四’,就是說今天跟這個學,明天跟那個學,但是如果真念佛人,沒時間搞這麼多,專精最重要。一會搞這,一會搞那,最後‘頭頭不了,帳帳不清’,搞哪一門都沒搞成功,針針不見血,都沒扎透。所以下面說:

【豈知念得阿彌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極則教理。都在裡許。】

這是講念阿彌陀佛念熟了,你的教都通了。為什麼?阿彌陀佛佛號就該羅八教,圓攝五宗。

【千七百公案,向上機關,亦在裡許。】

這是講禅宗,禅宗要參一千七百則公案,公案就是事跡、故事。禅宗的這些公案裡面含有向上機關,我們能不能參透?一句阿彌陀佛都涵蓋了,‘亦在裡許’,就是都包含在裡面了。下面說的是律宗。

【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三聚淨戒,亦在裡許。】

律宗,這是持戒人,講究威儀。‘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完全做到不容易,,結果一句阿彌陀佛都涵蓋了,這都是蕅益大師說的。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
  真能念佛。不復起貪瞋癡。即大持戒。
  真能念佛。不計是非人我。即大忍辱。
  真能念佛。不稍間斷夾雜。即大精進。
  真能念佛。不復妄想馳逐。即大禅定。
  真能念佛。不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

這裡是用菩薩六度給我們說明,六度就是菩薩的行持,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一句佛號全涵蓋了。

【試自簡點。】

你自己檢查檢查,這個‘簡’通檢查的檢,檢點一下自己,不要看人家,看我們自己。

【若身心世界猶未放下。】

你身心世界放下沒有?

【貪瞋癡念猶自現起。】

這些煩惱還會起現行嗎?

【是非人我猶自掛懷。】

心裡還會起是非人我的念頭嗎?你錯我對這些念頭還掛在心裡嗎?恩恩怨怨的念頭還有嗎?

【間斷夾雜猶未除盡。】

念佛還會間斷嗎?還有懷疑嗎?還夾雜其他的妄想嗎?

【妄想馳逐猶未永滅。】

念佛心還會往外跑嗎?六根還會追逐外面的六塵境界嗎?妄想不能永滅。

【種種他歧猶能惑志。】

其他的法門,世間法也好,佛法也好,你還會動搖你的志向,你還會對其他法門羨慕。

【便不為真念佛也。】

這就不是真念佛人了。

【要到一心不亂境界。亦無他術。最初下手。須用數珠。記得分明。刻定課程。決定無缺。】

我們念佛求什麼?就求一心不亂的境界。能夠有一心不亂境界你就決定往生,這就是念佛三昧。一心不亂有事一心、有理一心。事一心,最低的,功夫成片也叫事一心,這已經有把握往生了。蕅益大師告訴我們,你就得老老實實數珠計數念佛。所以一串念珠不能離手,所謂“佛不離口,珠不離手”,這是念佛人的樣子。計數要記得分明,一句一句,按照自己的習慣。那麼有的人不用數珠,他用念佛計數器,按的,也行。記得分明,不能亂,亂了是說明心在打妄想,心亂了,所以數數數都忘了,都忘了數到哪兒了,這就是心沒有集中,一定要記得分明。

‘刻定課程,決定無缺’,這個課程,我們自己按照自己的作息定一個自己的課程,這個課程定下來了決定不缺少,每一天要做到。

【久久純熟。不念自念。然後記數亦得。不記亦得。】

念佛一開始用數珠,這是前方便,念熟了之後念佛就習慣了,‘不念自念’,這個就是你不用刻意去念阿彌陀佛,佛號自然就會往前滾,心裡老有這個佛號,這叫不念自念。真正功夫純熟的,到晚上睡覺他也不念自念,佛號就不間斷,就像念佛機似的,一天二十四小時佛號都是這樣不間斷。到這個時候,你計數也行,不計也行,那個時候就無所謂,你就專念阿彌陀佛。這個功夫要保持,不保持也會失掉。底下講:

【若初心便要說好看話。要不著相。要學圓融自在。總是信不深。行不力。】

這是蕅益大師批評有一類浮誇的人,初發心就要說好看話、好聽話,講什麼不著相,用什麼數珠念佛,不用著相,我們實相念佛,他也不知道什麼叫實相念佛,實相念佛我們凡夫根本沒辦法做到,那都是開悟見性的人他念實相佛,凡夫不可能實相念佛。你就得老老實實執持名號,這個執就是執著,執著的執名就叫執持名號。這個法門對初發心的來講,不需要你刻意斷執著,為什麼?你斷不了,剛想斷執著已經是執著。所以教你執這個名號,用一個執著代替所有另外的執著,然後這個執著逐漸逐漸也就破掉了,這是前方便。

【饒你講得十二分教。下得千七百轉語。皆是生死岸邊事。】

這是批評我們這種人,學講經的,你講得頭頭是道,十二分教你都能講,十二分教就是世尊一代時教,所有的經典你都能講,哪個宗你都能懂,你能‘下得千七百轉語’,轉語就是禅宗的公案,講的都是頭頭是道,左右逢源,最後還是‘生死岸邊事’。蕅益大師是過來人,告誡我們這一類的初學者要警惕,要看看自己生死道上能不能做主很簡單,境界現前還動不動心?還動心的,不行,還是生死凡夫。

【臨命終時。決用不著。珍重。】

這些你講得十二分教,下得千七百轉語,所謂通宗通教的人,到臨命終時功夫還用不上,為什麼?敵不過生死業力。臨命終時蒙阿彌陀佛佛力加持,光靠自力還不行,還要有佛力加持,你就生死道上做得了主,你臨命終時才能自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