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通廣大並不代表是得道聖人
節錄自諾那印經會印行的「突破無明」一書
http://www.cunde.org/aff/0/aff_d.htm
按:神通不敵業力
唐朝延載元年(西元六九四年),京城來了一個女人,自稱是聖菩薩,此人為求名聞利養,顯現各種神異,尤其具有他心通,可知道對方心事,一時之間轟動了京城。
消息傳到武則天耳中,女皇便召見她,且試驗其各種神通皆有靈驗,因此便請這位聖菩薩住在宮中接受供養。此時亦有一位大安大師來到京城,武則天也恭迎他入宮問道,並令那位自稱聖菩薩的神通者,與大安大師見面,武則天更親自介紹她的神通事蹟給大安大師知曉。
大安大師就問那位神通女人:『聽聞妳有神通,且擅長他心通,妳知道我的心現在在那裡嗎?』,女人即時答道:『你的心現在在塔頭相輪的鈴中。』
稍待一會又問她說:『我的心在那裡呢?』,其又答道:『你的心在兜率陀天內院,聽彌勒菩薩說法。』
等一下大安大師又問她說:『我的心現在在那裡?』,她又答道:『現在在非想非非想處天中。』
三次都被答對,武則天非常高興,並讚嘆她真是一位聖菩薩。
過了一會兒,大安大師又再問她:『我的心此刻在那裡?』,這位自稱是聖菩薩的女人,竟毫無所知而答不出來。
大安大師厲聲呵斥她說:『妳還敢自稱是聖菩薩!我的心安置在阿羅漢地,妳就已無法知道了,如果在菩薩地,或者在諸佛地,妳又如何能知道呢?』
這位自稱是聖菩薩的女人,終於在大安大師的銳言下現出原形--野狐精,倉皇慚愧而去。
神通常是行者熱衷追求的,且喜好以神通大小,來評斷所拜師父能力的高低,唯由上可知,若以此為擇師條件,您就有可能已拜到擅長使用魔通、鬼通的外道邪師為師,而不知呢?
學佛有正知見還是不夠的,尚要有「對境不被迷惑」的定力才行,晚節不保、功虧一簧,更是遺憾終身,行者不可不慎!
<寶藏論云:神通有五種:>
一、曰道通:無心應物緣化萬有。水月空華影象無主。
二、曰神通;計有六,一天眼、二天耳、三他心、四宿命、
五神足、六漏盡通,此雖名通,
有究竟不究竟二種。無道者,不究竟,
終必退轉,並有危險,
顛狂成魔,墮大地獄。
三、曰依通;如乘符往來,藥餌咒水,以及放光引神,
必有所依藉等類。此三者假名曰通,實非通也。
以不究竟,且必退轉故。
四、曰報通;如鬼神逆知諸天變化,中陰了生神龍隱變,
或夙世所修天眼未成,今世童年視聽特異者之類。
五、曰妖通:狐狸老變木石之精。附傍人身聰慧奇特。
由上可知所謂[有神通]的人,不一定是成就聖者,更可能妖魔鬼怪附身而不自知呢!佛陀於法華經中說:[未得謂得,是大妄語業。][未得謂得]亦即自己尚未得道,但是為貪供養,便告訴他人說自己已得道,說法時自已身上會放光,天龍八部都會來聽,會驚天動地....殊不知佛陀嚴厲地教導我們,不可顯異惑眾。
佛陀曾說:
[苾芻]即比丘(不應於俗人前現其神力,若顯現者,得越法罪。)(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二)另律攝卷九則說:[若對俗人現神通者,得惡作罪。....無犯者,為顯聖教,現希有事,自陳已德,或欲令彼所化有情心調伏故,雖現無罪。]唯行者須注意[心調伏]三字之意義;亦即顯現神通者,若無法讓對方[內心清淨無染]就是不合乎戒律,得越法罪。
由此點可知學佛行者,若因見其師父顯現異能、神通,或聽推薦者言其師父神通廣大方進去者,不妨退一步想,[因這樣的因緣而皈依學佛,我內心有多一層的平靜否!]若沒有,甚而熱衷於追求各項感應、神通,那就表示自己所皈依的並非明師,反而有可能就是佛陀所云;[末法時代,外道、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數。]行者能不慎之!
佛陀設教,是為了教導眾生[離惑証真]、[回歸本性],[詐現異象、神通]來吸引眾生,便會使初學者因不解道理,而鑄下[道未得,神先亂]的後果。所以縱然已得宿命通或其他神通者,還是要隱藏這種凡人所無法理解的境界....比如賓頭盧尊者,為了得到一隻掛在半空中的缽,在俗人面前現了神通,便被佛陀喝斥一頓。另蓮花色比丘尼,在佛前現作轉輪王身,也被佛陀呵責了一頓呢![矜誇無德]拜師學佛不可不慎啊!
神通的境界與功用
【何謂神通?】
我們先從神通的定義談起:變幻莫測,謂之神;無拘無礙,謂之通。合起來說,便是既能使人莫測他的所以,又能為所欲為而無所障礙。以佛教的觀點來說,在四聖六凡的十法界當中,大體說來,除了未修的人與畜牲,以及地獄道中的罪苦眾生外,具有神通的尚包括有:四聖--聲聞、緣覺、菩薩、佛,六凡中的天人、阿修羅、鬼以及人與畜牲中的修定者,都各各具有或大或小的神通。但在此要強調的是:除佛之外,無有能達到絕對的莫測高深與究竟無礙的境界。
【神通的類別】
神通的類別,可分為三種:
一、由報而得的神通。係指諸佛菩薩,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二十八天的天人,以及各種神鬼的神通,皆依各自的果報,自然感得。
二、由修而得的神通。指三乘聖者,從戒定慧三學的修持之中所得的六通,以及外道仙人,從世間禪定修持之中所得的五通。
三、由變化而出的神通。係指三乘聖者,以其神通之力,所變現的種種神通。
瓔珞經說:「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凡是體驗到天真之心的,即為神;透發智慧之性的,即能通。天心是定境,慧性是智照。神通是不能離開禪定與智慧而獨立存在。如由神通而想超出三界、了脫生死,那就不能離開戒律的持守而求得。
三乘聖者之能有六通,比凡夫外道僅有五通,聖者多了一項"漏盡通",便是由於戒定慧的同時修習而可了脫生死。凡夫外道不持戒,所以僅有得到五通的希望,而不能了脫生死。
故在愣嚴經,有這樣的四段話:
一、戒淫:「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
如不斷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
二、戒殺:「殺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
如不斷殺,必落神道----上品之人,為大力鬼;
中品則為飛行夜叉,諸鬼師等;下品當為地行羅剎。」
三、戒偷盜:「偷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
如不斷偷,必落邪道----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
四、戒妄語:「如是世界,六道眾生,雖則身心,無殺盜淫,
三行以圓,若大妄語(未得謂得,未證謂證),
即三摩地(禪定),不得清淨,成愛見魔,失如來種。」
其中所言「塵」者,便是惑障,便是煩惱生死。故在四十二章經說:「透得此(情愛)門,出塵羅漢。」了脫生死,即是出塵羅漢。
可見,神通是神祕可愛的,如果不能持戒,神通也是無用的。
【五通與六通】
三界凡夫外道乃至鬼神,可得五通。出世聖人可得六通,六通的名目,依據大智度論的次第,是這樣排列的:
一、神境智證通,又稱身如意通,又有稱神足通的。
二、天眼智證通。
三、天耳智證通。
四、他心智證通。
五、宿命智證通。
六、漏盡智證通。
如果到佛境界,又將六通演為十通,此十通仍屬六通的範圍,只是把六通之中第一神境智證通,另化為五通(其名目為:示現神力方便智通、示現多身方便智通、往來速疾方便智通、莊嚴剎土方便智通、示現化身方便智通),而成十通。實際上,能夠使人看得到的種種神蹟,也多出於神境智證通。如最有名的十八神變:右脅出水、左脅出火、右出火、左出水、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火、身下出水、履水如地、入地如水、空沒在地、地沒升空、空中行、空中住、空中坐、空中臥、現大身滿空、大復現小。這十八種神變,都是神境智證通所現。
神仙也難逃六道輪迴
法句譬喻經/無常品之一
http://fawang.hihosting.hinet.net/ebook/ebook046-all.htm
在很久遠以前,天帝釋提桓因(即天公、玉皇大帝),為他的五種象徵天人的瑞相忽然消失,他自己自知天人的天壽福報已經享盡,宿命註定要下生到世間,投胎到一個製造陶器家內養畜的驢胎之中。那麼,天帝消失的五種瑞相是什麼呢?一、身上的光明消失了。二、頭上的寶花枯萎了。三、天人的寶座坐得心生厭煩起來。四、兩腋冒出汗臭味。五、滿身都會沾上塵土。由這五種不吉祥的預兆,天帝明白自己的天福已經享盡,內心十分憂愁,他的心裏想到:在三界內能救人類苦難的,只有佛陀而已,因此連奔帶跑急忙到了靈鷲山見佛陀,當時佛陀正在靈鷲山的石室內坐禪,進入普濟三昧的甚深禪定境界。
天帝見到佛陀,馬上稽首五體投地頂禮,誠心誠意歸依了佛法僧三寶與所有佛道的聖者。在天帝伏地佛前尚未起身之前,他的神識忽然離開天人之體,剎那間到了製造陶器的人家,投入母驢的肚子作了小驢胎。這個時候,那隻母驢不知怎樣繩子突然解開,母驢走到陶器粗坯的所在,四隻腳踏壞了很多未燒成的坯子,主人看到當下大發雷霆,將母驢打了一頓,真不幸將母驢的胎氣也打掉了。這個時刻,天帝的神識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上,而且天人的五種瑞相也當時還原,又重新恢復了天帝之身。佛陀出定之後,就讚美天帝說:太好了!天帝你能在死亡的瞬間,歸依了三寶,罪障已經消除,不會再受苦了。
這個時候,釋迦世尊以偈頌說法:世間一切人事物都是無常的,有興旺就有衰滅,一個人有生就有死,生死了辦,寂滅現前才是永恒不變的常樂,譬如那位製造陶器的人,用水與泥土作成陶器,到最後還是破成碎片,我們人的生命,正與那陶器沒有什麼兩樣!
天帝聽完這偈頌後,已經深入無常是人生的常理,通達證悟罪福原來是可變化無常的,他理解世間興衰成敗的原理,因此帝釋天主遵從了寂滅涅槃的最高解脫法則。他非常歡喜奉行如來正法,一一信受,因此證得聲聞的初果聖位。
大神通也難逃死亡之定業
法句譬喻經/無常品之六
http://fawang.hihosting.hinet.net/ebook/ebook046-all.htm
從前佛陀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中為大眾說法。當時有一個梵志家庭四個兄弟,每一個人都已經修得五種神通力,但是再過七日,命中注定要死亡,他們彼此討論:以他們五通的神力,能翻天覆地,推日托月,移山住流,沒有一樣做不到的,又為何不能避免死亡這關呢?其中一人說:我可以投入大海之中,上面的頭不露出水面,下面的腳不踏到海底,全身在海水正中央,無常殺鬼,又怎能知道我在那裏呢?另外一人說:我鑽入須彌山裏面,然後再將山合起來,外表看不出任何痕,無常的殺鬼,又如何明白我在那裏呢?另外一人說:我輕輕一跳,就可以隱藏在虛空中,無常的殺鬼,又如何明白我在那裏呢?又另外一人說:我只要藏入大都市的人群之中,無常的殺鬼只要找到一個人代替就可以了,又何必來找我呢?四個兄弟討論完了,就齊同去辭別國王說:我們的壽命,只有七天好活了,現在我們要逃命,希望能逃脫無常殺鬼一關,再回來拜見大王,希望您多多愛護人民,多修功德。
四位五通行者向國王告辭後,四人各自到了自己所說的地方逃命避難,七天期滿,四個人全部難逃死亡的定業,就像水果成熟了會自然掉落地上一樣。有一天,首都的市長向國王報告:有一位梵志,死在市區裏面。此時,國王才想起那四位五通的仙人,就說:這四位不是避難逃命了!既然有一位已經死亡,剩下的三人又如何能逃脫定業呢?國王命令準備車馬,要到佛陀的精舍請問此難題,國王頂禮佛陀後,坐在一邊,便向佛陀報告:佛陀啊!最近有梵志四兄弟,各人已得五種神通力,他們也明白生命已經將盡,他們都齊同避難去,但是不了解他們四人能不能逃避死亡這一劫?佛陀向國王說:人生有四件事沒辦法避離,是那四件事呢?一、人死之後,在中陰身,不得不去投胎轉生。二、已經從母胎出生下來,就不得不慢慢衰老。三、人已經老了,也不得不隨時隨地接受病魔的折磨。四、已經得了病,就不得不受死亡的召喚!
因此,佛陀當下又說偈頌:不是虛空也不是大海裏,不是鑽入山石間,世間無有任何地方,能逃脫死亡的定業,一切善惡都是自己造的,造什麼因結什麼果,人為了怕死而憂,又要走完死亡路。如果人能明白死亡的道理,心會寧靜,因此便能洞徹生命的底端,出家比丘學道,為了出離人間煩惱生死,他們會在生死之間出離苦海,證悟不生不死之聖境。國王聽聞佛陀這番的開示,便讚歎說:太好了!正如佛陀您的教導,四個梵志兄弟為了逃避死亡,其中一人死亡;其他三人也將無法倖免,世間的福祿功名壽命本有因緣前世所定,至於其他的一切,也是因緣業力來決定的。這時候,跟隨國王的群臣與官員,聽了佛陀的開示,大眾都至誠信受佛法的真理!
業報未盡,縱然人飛到天上雲霄寶殿,業力也追到雲霄寶殿。業報未消,那管人類逃亡到荒山曠野,業力也追到荒山曠野。業報存在,那怕人逃避鑽入大海海龍宮,業報也追到海龍宮,畢竟,業是平等的,是公平的。
目犍連(神通第一)遭外道亂石擊殺
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books/biography/disciple/02.htm
目犍連依仗著他上天入地的神通,幫助佛法的宣揚,其功甚偉。但佛陀早就說過,神通不是究竟的法門,長眉羅漢,本是優填王的大臣,名叫賓頭羅波羅墮,跟隨佛陀出家後,得到神通,曾在白衣前炫耀,佛陀很不客氣的呵斥過他一次,並且命令他和僧團隔開,獨自到西瞿耶尼州去教化。唯有目犍連的神通,佛陀非但沒有斥責,而且常常加以讚揚。
佛陀不是偏心,佛陀知道一個事實,以目犍連的神通助其宣化固好,但目犍連運用神通的結果,不能勝過業報,個人所造作的業力要了,就是有神通,也不會不死。佛陀就想以這個事實可以教誡後人。
目犍連年齡雖然漸漸的接近老的邊緣,但像行雲流水的佈教生活,他是越來越有精神。他不知道正因為他對佛陀的教法熱心宣揚,才更遭到嫉妒。外道對於佛陀沒有辦法,但他們等待機會要暗殺目犍連。
目犍連荷擔弘法利生的責任,有一次在宣揚真理的途中,經過伊私闍梨山下,被當時的裸形外道看到,他們就從山上推下亂石想要擊殺目犍連,亂石像雨點一般的落下,目犍連無常的肉身被打成肉醬,但裸形外道兩三天內不敢走近目犍連亡身的地方,他們懼怕著他的神通力。可是目犍連為了傳播佛法的菩提種子,遭遇外道的迫害,為了給後世做個為法犧牲的榜樣,他的肉身真的與世長辭了。目犍連的鮮血不是白流的,為了弘法利生,多少先賢聖哲,在佛陀的慈光照耀下,踏著目犍連尊者的足跡,獻出了生命,獻出了一切,真理之光,能不滅於世間,這是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目犍連尊者被外道暗害的消息傳到阿闍世王耳中,震怒非常,下令逮捕兇手,數千的裸形外道,在阿闍世王的激怒之下,都被投進火坑!
外道被阿闍世王的處死,消除不了比丘們對目犍連殉教的悲哀,大家唉聲嘆氣,他們都感到世間上的事太不公平,以目犍連那麼大的神通威力,為什麼不能避免外道的襲擊!
比丘們心有不甘,大家集合起來請問佛陀,他們問道:「佛陀!目犍連尊者和舍利弗尊者,同是佛陀上座的弟子,他是一位那麼了不起的人,佛陀到天宮為母說法,他曾受我們請求,到天宮去探望佛陀;他的母親因毀謗三寶墮入地獄受苦,他曾到地獄救母。他是這麼一位轟轟烈烈有大神通的尊者,為什麼不用神通和外道對抗呢?至少,他為什麼不躲避外道的暗算呢?」
佛陀是體證到宇宙的真理,世間上所要發生的一切,佛陀大智覺海中早有所知,佛陀沒有像諸比丘那麼激動,佛陀很安詳的告訴大家道:「目犍連是我弟子中神通第一的弟子,他不是不能同外道對抗,而是因為有一次琉璃王侵略迦毘羅衛國時,他用神通救不了城中的人民,他知道神通敵不過業力,肉體是無常的,業報是要了結的,目犍連過去生中,以捕魚為業,不知有多少生命為他冤屈而死。你們不要難過,目犍連雖然辭世了,但真理是不會滅的!」
「不過,佛陀!」放不下的比丘們說:「我們終覺得目犍連尊者被害的遭遇太悽慘了!」
「諸比丘!你們不要這麼想,生死的問題,在覺悟者之前是不成問題的。有生就有死,死是不必驚慌懼怕的,要緊的是對於死時有無把握。只有目犍連尊者,亡身的時候並不迷,而進入涅槃才真正可貴,唯有目犍連尊者為了宣傳佛陀的教法而犧牲,這才是無限之美!」
諸比丘中,仍然還有些放不下的人,他們嘆息搖頭,無限傷感的對佛陀說道:
「佛陀!我們也知道應該要有為教犧牲的精神,但目犍連尊者現在就犧牲了,實在嫌早了些,有許多弘化的事業,都需要他來領導著去做。佛陀!他的這次遭遇,您怎麼不早些告訴他,讓他有個預防?」
從這些比丘對佛陀的問話,就可知道他們對目犍連殉教的激動,也可以知道諸比丘對目犍連的敬仰,佛陀又再用安慰鼓勵的口氣對大家說道:
「諸比丘!目犍連殉教的時候,並不是他不知道預防,他有大神通力,他可以保衛自己不死,但這不是究竟的辦法,修行人不可違背因果法則,目犍連在因中補魚,殺生的業要了結。而且,目犍連早就發願要把他的生命獻給真理,現在滿了他的願望,他很歡喜入滅,我的弟子都能有目犍連犧牲殉教的精神,佛法就更加發揚廣大,諸比丘!你們應該效法目犍連尊者!」
佛陀開示的法語,比丘和比丘尼們聽了非常感動,一個目犍連的色身死亡,將有無數的目犍連為了宣揚佛陀的真理,為了聖教的流傳,自願而歡喜的踏著殉教者的足跡向前邁進!
我們應該為目犍連尊者的殉教而歡呼!
琉璃王滅釋迦種姓
李炳南老居士講(淨空法師的老師)/ 林看治居士筆記
http://book.bfnn.org/books/0260.htm
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琉璃王引了大兵攻擊,迦毘羅閱城,還沒有開始打仗以前,釋迦世尊曾經親自去見琉璃王要求和平解決,但怎樣談都講不和,所以佛就吩咐釋迦族不要攻擊,只要防守就好,琉璃王的兵攻入城內,將居民亂殺,佛陀的弟子們大家都請佛設法解救他們,這個時候,神通廣大的目犍連尊者,用佛的缽將釋迦親族三千人攝入缽內,投上天上,以為這三千人我把他們全救出來了,等到琉璃王戰爭停止後,目犍連尊者就把缽拿下來一看,缽中的人已經變成血水了。目犍連尊者就向佛陀請問,此番大災難的因果,世尊就說:「這是定業難轉,因為過去多年以前,迦毘羅閱城附近,有一個漁村,村中有一個大魚池,村中的人民把池內的魚,全部網來吃完,最後一條大魚也被殺吃掉,只有一個小孩從來沒有吃過魚肉,只是好玩敲了大魚頭三下。」世尊又說:「諸位要知道,當時的大魚就是現在的琉璃王,小魚們就是現在他的軍隊,漁村的人們就是現在被他們殺的釋迦族,當時那個沒有吃過魚肉的小孩就是我(佛指自己),因為當時我敲了魚頭三下,現在就為這件事情頭痛三天。」諸位想想看,佛也是如此定業難逃,這樣看起來,已經成熟了的果是無法解消的。
- Jun 06 Wed 2012 14:43
神通廣大並不代表是得道聖人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