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病變
參考
http://test.netdoing.com.tw:8080/Eweb/elgucare/chhtml/content.asp?cid=1&cid1=11

人體的脊椎結構,掌控了血液循環、大腦以下中樞與週邊神經系統、軟組織左右及裡外壓力,對於全身的生理機能運作至為重要。但年齡、意外或運動傷害、長期姿勢不正或職業傷害,卻一再傷害脊椎的結構力學、使脊椎出現錯位、軟骨退化與骨質增生。一旦脊椎老化病變,便容易引發後續的老化症及慢性疾病,因此脊椎是預防醫學最重要的保健客體。

在所有脊椎病變的成因中,椎間盤老退化,始終是主要原因。人體的椎間盤在20歲前,含水量高達80%~90%。之後椎間盤各部份出現不一致的變化。30歲左右,纖維環的韌性和彈性已降低,此時纖維環可能因過力的旋轉扭曲,而發生環形或放射狀撕裂,導致髓核從纖維環撕裂處突出。

40~50歲後,因為髓核的萎縮變性進入晚期,含水量降低、纖維組織增多,髓核內逐漸被纖維組織和軟骨細胞取代,髓核的承受壓力功能變差,脊椎椎體開始進行自我修護,並導致鈣化的骨刺。

當脊椎的老退化對脊椎神經(脊髓與脊神經)或周邊血管造成壓迫剌激時,將引起各種痠痛症,嚴重者並可能直接或間接導致身體器官功能失調,或脊椎神經的損傷,稱為脊椎病變。

脊椎病變引起的感覺異常


這是指肌肉、韌帶與肌腱等軟組織,因為脊椎弧度改變而負荷量增加,引發乳酸囤積,而產生疲勞性痠痛。


[缺血性]指軟組織因持續乳酸囤積攣縮,或因骨刺等加壓發炎腫脹而痙攣,導致血管受壓迫停止迴流,肌肉因缺氧缺血產生疼痛。

[神經性]指脊椎軟骨因脊椎曲度改變而關節面受力不均,導致軟骨磨損,並進一步形成骨刺等病變,這時通過脊椎的脊髓與脊神經便受到壓迫、牽拉或刺激,進而產生疼痛。


[靜脈受阻]骨刺或椎間盤突出等脊椎病變加壓到靜脈,導致水分迴流不順,引發水腫。臨床上常見如頸椎骨刺導致手指腫脹,無法握實等。

[發炎腫脹]軟組織因發炎、液體滲到血管外造成紅腫熱。

僵硬
肌肉乳酸囤積導致肌肉痙攣僵硬,痙攣後的肌肉缺血又導致乳酸繼續囤積,惡性循環的結果,使肌肉逐漸纖維化與硬化。

麻木
導致知覺麻木的原因可能有二:是骨刺等病變壓迫到脊髓或脊神經根,導致神經傳導障礙。患者因而出現肢體麻木與針刺感,這種麻痛有時會跟著神經的分布區域走,或是在這些區域產生感覺異常的現象。軟組織因乳酸囤積、肌肉沾黏僵硬等因素,導致血液循環發生障礙時,周邊神經的缺氧也會導致知覺神經的不靈敏。

無力
當骨刺、脊椎側彎、椎管狹窄或椎間盤突出時,受到壓迫的脊椎會使患者肢體的力量變差。這種症狀持續一段時間,受神經所支配的肌肉就可能會產生無力及萎縮的情形。

脊椎病變引起的神經根壓迫症

中重度的脊椎病變,除了肢體的酸痛不適,還會干擾神經運作,使神經根受損,臟腑功能或失調或病變、患者行動力減少或癱瘓

1.頸椎壓迫-影響頭、頸、肩、與上肢
人體頸椎一日使用超過12000次,頻繁的使用讓頸椎軟骨容易勞損病變,並引發脊骨錯位或骨刺等問題,對頸椎神經造成壓迫。

[頸椎上段]
屬「頸叢神經」,分佈於頭部及臉部。脊椎病變使腦神經和腦血管受壓,肩頸肌肉長期緊繃僵硬,腦部血液循環變差,引發間歇性或持久性偏頭痛、與耳內不平衡等疾病;嚴重者壓迫頸動脈,造成血液無法運輸到腦部,會引起缺血性腦中風或腦血管病變。

常見症狀包含腦神經衰弱、失眠、頭痛、頭暈、記憶力減退等頭部症狀,以及臉色蒼白、皮膚粗糙、眼、耳、鼻等臉部症狀。

[頸椎中下段]
屬「臂叢神經」,分佈於兩手,包括肩、肘、手臂及手指。常見症狀為上肢神經痛與感覺異常,一般會從頸部背面肩胛骨的地方開始產生酸痛感,這種痛會順著肩膀、手臂到手指而產生麻痺或刺痛的感覺,當脖子轉動時可能會使這種疼痛加劇;手臂的肌肉力量會減弱,可能會有使不上力的情形,症狀久了造成肌肉萎縮,導致神經反射能力降低或無反應,進一步造成上肢癱瘓問題。

神經壓迫症包含兩手無力、酸麻、疼痛、冬天冰冷、兩手指閉張不全、五十肩、手肘疼痛等。

2.胸椎神經壓迫-易造成肝膽心肺與消化排泄器官失調
胸椎的功能在於保護內臟,如果受到外力撞擊,例如:車禍、碰撞或是先天性畸形,亦會引起胸椎神經受到壓迫,造成胸悶、氣喘、胃腸吸收不良和排泄異常等症狀。胸椎神經受壓迫大都來自胸椎側彎和胸椎肌肉兩側鬆緊度不均有關。

[胸椎上段]
屬「胸心神經」,負責如心臟及肺等胸腔器官。神經壓迫會造成心臟、氣管、呼吸道、肺臟、乳房等症狀,較常見的症狀為胸悶、心悸及呼吸困難。

[胸椎中段]
屬「內臟大神經」,分佈於腹腔器官,負責肝、胃、膽、十二指腸及小腸等器官。神經壓迫會導致疲勞、胃口不佳及消化不良等症狀。

[胸椎下段]
屬「內臟中神經」,分佈於腹腔及腸系膜上器官,負責腎、大腸、膀胱等器官。神經壓迫會造成兩腳水腫、頻尿、便祕及消化吸收不良等症狀。

3.腰薦椎神經壓迫-易造成腰部以下器官病變
人體腰椎使用量每日超過8000次,長時間久坐久站,或坐姿站姿不良,或提拿重物但肌肉施力不正,都會導致腰椎受損,尤其以第四、五節腰椎(L4-5)及第一節薦椎(S1)退化最為嚴重。

腰薦椎神經屬腰叢及薦叢神經,主管下肢功能,控制排便、排尿及性功能。軀體神經分佈於兩腿,包括大腿、膝蓋、小腿、腳踝及腳掌;其內臟神經屬「內臟小神經」、「腰內臟神經」及「內臟薦椎神經」,分佈於腸系膜及骨盤內器官,負責子宮、卵巢、膀胱、肛門及生殖器官。

當腰薦椎病變壓迫到軀體神經時,會引起坐骨神經痛和腰酸背痛等疾病,患者不能靈活彎身,會有麻痛、麻痺感,這種痛放射到臀部、大腿內外側、小腿等處都會造成疼痛、麻木感,如果是久、久站,可能會使疼痛加劇。時間久了更造成下肢癱瘓及產生大小便失禁等問題。

內臟神經的壓迫可能因發諸如痔瘡、便秘、經痛、子宮或卵巢腫瘤、不孕症、痔瘡及性無能等症狀。

診斷

常見的脊椎病變有

椎間盤間隙狹窄 Thining Disc
椎間盤突出 Herniated Disc
骨刺 Osteophyte
脊椎側彎 Scoliosis
椎管狹窄 Spinal Stenosis
脊椎滑脫 Spondylolisthesis
椎弓解離 Spondylolysis
小面關節症候群 Facet Joint Syndrome
坐骨神經痛 Sciatica
退化性關節炎 Dgenertive Arthritis
僵直性脊椎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
揮鞭症後群 Whiplash
頸椎後縱韌帶骨化 OPLL
骨質疏鬆 Osteoporosis

甩手治百病
參見
http://curtisyen74.pixnet.net/blog/post/27576190

拍手功
參見
http://curtisyen74.pixnet.net/blog/post/21963744

肩頸痠痛-韌帶鈣化
作者: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 | 聯合新聞網
2011年12月19日 上午11:34

一名50歲男子日前搭乘公車時,司機突然緊急煞車,坐在椅子上的他,竟然全身癱瘓,嚇壞其他乘客。神經外科醫師診斷,他罹患了亞洲人特有的「頸椎後長縱韌帶鈣化」,但一直未發現,結果因煞車強大外力,頭部前後大力搖晃,拉扯肥厚、鈣化的頸椎韌帶,進而壓迫到神經造成癱瘓。

高雄榮總神經外科醫師劉斯顥表示,這名50歲男子近年來常覺得肩頸痠痛,但都以為是年齡漸長、工作壓力又大導致,平常僅偶爾找人按摩、推拿,並未多加留意。

某天這名男子搭公車上班,因司機疑似閃避路上車輛,緊急煞車,這在公車族眼裡司空見慣的小插曲,竟成為他的夢魘。他全身動彈不得,整個人癱軟在椅上,被其他乘客發現後緊急以救護車送醫急救。

劉思顥說,這名男子罹患「頸椎後長縱韌帶鈣化(簡稱OPLL)」,因頸椎後方韌帶異常增生、鈣化,壓迫到椎管內脊椎神經。由於鈣化情形還不嚴重,僅覺得上肢麻、走路無力,沒想到因煞車強大反作用力,男子頭部前後劇烈擺盪,頸椎鈣化處因而壓迫神經造成癱瘓;經椎板整形手術,將韌帶壓迫處切除、固定,復健一年才恢復行走能力。

劉思顥指出,OPLL可說是亞洲人特有的脊椎病變,好發於40至60歲男性,且愈年輕者惡化愈快。在台灣盛行率約2至3%,日本更高達4.6%以上,症狀是手腳麻痺、四肢逐漸無力、走路步伐不穩等。除了基因、荷爾蒙等因素,長時間低頭工作、熬夜、肥胖等環境因素,也是高危險群。

OPLL患者有三成病患會產生較嚴重的脊髓神經病變,造成全身癱瘓甚至呼吸衰竭。劉思顥強調,神經壓迫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有類似症狀者應儘速檢查。

上班族肩頸痠痛--對症治療姿勢矯正並重
作者: 台北訊 | 中時電子報 – 2011年12月16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台北訊】

現代上班族,進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然後盯著電腦螢幕看,雙手不停地敲打著鍵盤,同時要運用手中的滑鼠點選資料。有時忙起來,還得一邊打字、一邊講電話,耳邊的話筒夾在肩頸上,這正是上班族朝九晚五的工作寫照。長期下來,不僅肩頸部位因過度使用而痠痛不已,連手肘、手腕、指關節等處也都一併遭殃。

此外,隨著高科技產品的日益普及,像是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的使用者,因長時間低頭盯著小螢幕與敲打著小鍵盤,也容易引起肩頸部位的不適。瀚群骨科醫療中心陳怡孜醫師表示,對於長時間重複性過度使用所帶來局部肌肉、筋膜的損傷,在國外稱之為RSI(Repetitive Strain Injury)(重複性勞損傷害),這種疼痛症狀都是長年累積而來,可說是「積勞成疾」。

許多上班族遇到類似痠痛的問題,還是應該去骨科的門診就診,目前已有專門的上班族疼痛門診。門診中發現,大部分患者的主訴都是肩頸痠痛,甚至是手臂痠麻到手指頭僵硬,這些症狀導致患者日常生活中如刷牙、扭毛巾等簡單動作都會造成障礙,情況嚴重者甚至會影響到睡眠品質。

這類重複性勞損的情況,常因患者本身姿勢的不正確,導致肌腱長期的不正常的拉扯而使得肌腱發炎,如果沒有在症狀發生的初期加以注意並對症治療,則疼痛可能往上延伸至頭部,也可能往下延伸至脊椎兩側的位置。陳怡孜醫師指出,要避免肩頸腰背處於緊繃與拉扯的狀態,使用電腦時,要注意螢幕放置的位置應在雙眼直視的前方,或略低10度至15度左右的視線角度。座椅的高度,最好調整到雙手的手肘可以90度垂放於桌面。座椅背後要有靠墊,用以填補腰椎弧度的空隙,不要讓腰背懸空。此外,雙腳最好可以著地,並且讓膝蓋成90度狀態。

值得提醒上班族注意的是,除了改變使用電腦的姿勢外,工作一段時間,也別忘了讓身體伸展一下,不管是起身走走路,或是做一些伸展運動,都可以讓肌肉獲得適度的放鬆。最好可以每工作一小時,讓身體伸展放鬆10分鐘。保持愉悅的工作心情,減少環境中的壓力可能造成的身心傷害。

由於重複性勞損(RSI)是一種每天不斷對身體累積的傷害,並不容易被察覺,一旦發現時,其實已經對身體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瀚群骨科醫療中心院長蔡文基醫師提醒民眾,當疼痛發生時,先詳細問診及檢查後,獲得正確診斷,不要任意推拿整脊,後續治療上醫師會先予以藥物來控制。但這只能治標並不能治本,根本的解決之道,還是得靠患者本身建立起良好的日常保健觀念,平時注重姿勢的正確性並持之以恆,合理使用骨骼肌肉及關節的功能才能遠離RSI所帶來的傷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