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時膀胱經養生
申時,1500---1700,膀胱經

膀胱經起於眼內角,橫過前額,直達頭之頂部,並有支脈聯繫腦部,其主經脈則沿後腦向下走,分為兩支脈,一支脈從後頸的底部,一直向下走,平行於脊椎,達至臀部,於臀部進入體內,與膀胱聯繫,其他支脈則橫過肩背後部,在較外部向下循行,與內支脈相鄰及平衡,直達臀部。兩條支脈分別沿著不同路徑行於大腿後部,於膝後匯合,匯合後繼續向下沿著小腿背部行走,繞過外踝(外腳眼),循行於腳部外側,直達足尾趾尖側端,與腎經相接。分佈於眼、頭、項、腰背部的脊柱兩側,下肢後側及小趾末端;起於晴明,止於至陰,左右各67穴。

膀胱經失調可引致膀胱功能的問題,此外亦與某些表証有關,也反射在下巴部位,因膀胱經主表,外邪浸襲體表時,膀胱經是首先受襲之經。常引致小便不通、頻尿、遺尿、膀胱炎、目痛、眼睛紅腫、鼻塞、鼻塞多涕、鼻衄等,前額至後腦部疼痛、脖子後部到背部、頸痛、背痛、腰痛、臀部痛、大腿浮腫、易肥胖、免疫力降低等亦顯示膀胱經的問題。

中醫認為膀胱主要負責貯藏及排泄尿液。在人體水液代謝的過程中,主要依靠肺、脾、腎的作用,以調節身體水液分布。水液經分布後,會下輸於腎,腎便會將水液分開,清者會回流體內,而濁者則會變成尿液,下輸膀胱,排出體外,中醫稱這功能為「氣化」作用。

膀胱,又名脬(ㄆㄠ),俗稱尿脬。膀胱是貯存和排泄小便的器官,《內經》此喻為州都之官(州都義同洲渚,是水中可居住的地方,這裡是形容膀胱為水液聚集之處),其中的小便是氣化過程中的產物,與汗同為津液所化,所謂:氣化則能出焉氣化就是化氣行水的意思。膀胱氣化功能失調會引致一些小便異常和排尿困難等排尿問題如小便失禁、小便不利等。

腎氣化功能減退時則出現排尿困難,甚至尿液滯留;當腎固攝功能不足時,又會出現小便淋漓不盡,甚至失禁及尿道刺痛;血尿有時要考慮結石,但大多數問題仍是腎功能差所致;小便黃且少則為膀胱內有發炎情形。

腎與膀胱互為表裡,有問題時,表現出來的症狀,最典型是在下午3點到5點,頭部脹痛、腰酸背痛、疲倦昏沉等生理不適。在生理上一為水臟,一為水腑,共同維持水液代謝的平衡(以腎為主)。腎陽蒸化,使水液下滲膀肮,膀胱因腎陽的作用,通過自身的功能而排泄小便。在病理上,腎陽不足,可影響膀胱功能減弱而出現尿頻、尿急、尿失禁;膀胱濕熱,又可影響腎臟而出現腰痛、尿血等。

人體的「燥熱」要靠「太陽寒水」來消除,腎主水、腎出了問題,身上就會燥熱難除,膀胱為腎之腑,病源常來自腎臟。腎水不足,無法收藏陽熱,導致頭皮屑多、甚至禿頭等的上焦內熱雜症。房事過多、熬夜、女性排經或生產都容易大量消耗腎水。

身體細胞將熱量轉為能量時,會產生少許廢物,若廢物累積在體內就會損害身體,甚而危及生命,因此細胞會將廢物送入血液中,隨血液流至腎臟,腎臟則回收血液內有用成份,製造尿液,由輸尿管送入膀胱,膀胱容量約五百毫升,當積存尿液達三百毫升時,神經會受刺激而引起尿意,尿液由膀胱經尿道排出體外.女性因尿道僅有四公分長,較男性短,細菌很容易從尿道侵入而感染膀胱,所以應特別注意保健.

膀胱經是一條可以走到腦部的經脈,在申時,氣血容易上輸於腦部,所以學習效率很高。古語說朝而授業,夕而習複,就是說早晨學完東西,到下午3時至5時,就應該好好的去練習來強化我們的記憶,所以,申時是學習的最佳時段。如果企業在這個時候開董事會的話,應該是辦公效率最高的時候。如果一個人辦事效率不高、容易健忘,可能意味著他膀胱經出了問題。


中醫認為,頭疼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如果因頭痛去看中醫,大夫一定會問你具體是哪兒痛,到底是兩邊痛,還是前額痛?是後腦痛,還是裡面中空痛?這是幾種完全不同的頭痛。如果是兩邊痛,就是膽經出了問題。而左邊偏頭痛和右邊偏頭痛也是不同的,因為左主肝,右主肺,如果左邊偏頭痛,就很有可能是肝血的問題;而右邊頭痛就有可能是肺氣的問題。那麼前額痛呢?前額痛就是胃經出了問題,在中醫裡都歸屬於胃經的病。裡面的中空痛,是肝經出現問題,而後腦痛就是膀胱經的問題,臉頰及眼窩後方或上方腫痛屬小腸經的問題。所以不同的頭痛,它的原因不同,用藥上也有所不同。

小孩和老人小便時有一個現象,就是有時頭部有時會打哆嗦一下。但是老人的打哆嗦和小孩的打哆嗦是不一樣的。小孩子是腎氣不足以用,腎氣、腎精還沒有完全調出來,所以小便時氣一往下走,下邊一用力上邊就有點空,就會哆嗦一下;而老人是腎氣不足了,氣血虛,所以下邊一使勁上邊就空了。

在小便的時候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養生原則,就是一定要咬住後槽牙,因為腎主骨,牙齒是腎經的外現,牙齒也是骨頭的象,它在骨頭中是最為密固的,也是收斂氣最足的。所以,牙齒好不好,是腎氣的問題。在小便的時候咬住牙關是有原則的,就是要腎齒兩枚如咬物如咬物就是好像咬住東西,實際上就是保持氣機內收的一個狀態,收斂住自己的腎氣,讓它不外泄。

膀胱經在人體經脈中是最長的一條經脈。申時在十二生肖裡對應的是猴子。猴子是上躥下跳的,可以上到最高處,也可以下到最低處,這就是猴性,這就是膀胱經的象。膀胱是主存儲津液的,氣化則能出焉這是什麼意思呢?舉個例子,在臨床當中,有很多人會患上乾燥症。所謂乾燥症就是口唇乾燥,這種病在老人那裡特別多。因為嘴巴裡的唾液是為腎所主,一遇到乾燥症很多人就認為是腎陰虛,就拼命地補腎陰,往往會越補越口幹。其實,人體的腎就像水池或沼澤,要想讓它升上來,一定要靠太陽的氣化作用,而膀胱經的氣化功能就相當於太陽,膀胱經的氣化功能好的話,就能夠把腎水帶上來,我們嘴裡就有唾液。如果氣化功能不好的話,陽氣不足,腎水也上不來,就會口唇乾燥。所以治這個病不妨換個思路,從腎陽和膀胱經的氣化功能方面多下些工夫。

膀胱下垂(中醫認為氣虛所致)造成的頻尿,可以在頭頂最高處的「百會穴」哈個氣,或用熱吹風機吹一吹,以抒解症狀。不瞭解中醫的人,對於這樣的說法,可能會哈哈大笑,可這真的有效!較早時期,頻尿問題大多出現在老年人身上,現在連年輕人也會頻尿。

老年人的頻尿,又叫做「漩尿」。「漩尿」就是尿的次數多,量也多,一般比較屬於器官性的問題,也就是膀胱本身或膀胱括約肌發生了問題。年輕人頻尿多半是因為壓力所致;壓力影響到氣的系統,讓人的氣虛了。

膀胱老了的時候,會漸漸的下垂,除了膀胱,像子宮、腸子等等也會往下墜,壓到膀胱,它裏頭能夠儲存的尿量,自然就減少了。當受到大的壓力時,雖然膀胱還沒有滿,一旦壓力的資訊送到大腦,就容易造成頻尿的問題。

中醫把膀胱、胃、子宮或腸子下垂,叫做「中氣下陷」,中醫的理論就說是「氣虛」!中氣太虛就會往下陷,造成胃下垂、腸子下垂等等現象。那麼就要用補益中氣的方法治療了。對所有器官性的病情,只要把中氣給補起來,自然就會好了。

至於括約肌太鬆所造成的頻尿,一般來說就是小便不多,但會頻繁而且控制不住,可能還會漏尿。中醫的看法把括約肌鬆弛也算在中氣下陷內,所以治療方法也相同。


其他頻尿的狀況,一咳嗽或打噴嚏,就尿出來了,這種病人一定頻尿,這在中醫有個名詞,叫做「膀胱府咳」。若患了膀胱或尿道發炎的病,也會導致頻尿,這種發炎在婦人身上最容易發生,那些常常憋尿的人,憋久了就容易造成膀胱炎或尿道炎,中醫治療這類發炎,多用利尿的方式。還有一種頻尿是攝護腺肥大所造成的,攝護腺生長在男性膀胱括約肌的外面。假如攝護腺擴大了,把膀胱括約肌壓住了,尿道就會變窄、變細,而小便就會出來得少。又因為肥大的攝護腺不斷刺激,所以會老覺得有尿意。而精神性的頻尿又是如何造成的呢?也許病人曾經有過那麼一、二次憋尿的經驗,在小便的時候發生了痛的現象,他就怕那經驗又來,這也會造成頻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