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養生之道
 

古語說:「藥補不如食補」,古代的藥都叫做毒,而毒本身就是草,何謂「毒」?指的是藥的特性,何謂「特性」?就是它獨特的氣、味、歸那一經脈,並非常注重採摘時間,若不按季節去採摘,藥效就會受影響。「食物」,我們用它的平和之氣;「藥」,我們是用它的偏性;當人體氣血供應不足時,藥是用來臨時救急的,不可以天天吃。健康是一個累積精氣的過程,要一點一滴存夠精與氣,才可以供養一生所需,只有食物可以補益元氣,天天吃的東西才可以補益我們的身體。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吃東西一定要營養豐富,要切的細一點才有助消化。所以吃飯時除了注意營養外,一定要細嚼慢嚥。
 

食殪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
腐爛、變質的食物不吃、顏色不對的也不吃、味道不好的也不吃。
 

失飪不食:
烹調方法不對的也不能吃,譬如,可吃烤鴨,不宜吃烤雞,因雞是火性、鴨是寒性、雞去烤它,會增加它的發散力量,即是失飪;而鴨是寒性,烤它可去其寒性,取其平補之性。
 

不時不食:
不按季節、不按節氣上市銷售的東西不宜吃,譬如,冬天吃西瓜、則不守時令。古人強調要吃當季之食物,才能得其氣。
 

割不正不食:
烹飪過程,若食物切割的方式不對、也不要吃。這是注重廚師的烹飪態度,一位廚師若食物切割的很凌亂,那他烹飪食物的安全性就會受到質疑。
 

不得其醬不食:
古人吃飯講究不同的季節要配不同的醬,因為中藥與食物都講求搭配,這裡是強調搭配要恰當。
 

肉雖多、不使勝食氣:
所吃的肉量,不可超過主食、主食是五穀(五穀:大豆、小豆、小米、米、小麥)、「五穀為養」、「五菜為充」,菜只是一種補益,不能拿來當主食,所以有人減肥把菜當主食是不恰當。
 

唯酒無量、不及亂:
這裡講的酒是指未濾去渣滓的酒,可以喝,可補氣血,但不能喝到醉,要知道自己的酒量。
 

沽酒市脯不食:
買的酒不要喝,以現在來說,來路不明的酒或品質無保障的酒不要買來喝。
 

不撤薑食:
古人鼓勵吃薑,「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上床蘿蔔、下床薑」。「上床蘿蔔」是指晚餐多吃蘿蔔,順氣助消化;「下床薑」是指早上起床後吃薑,可助長陽氣、助生發。
 

不多食:
吃飯只要七八分飽,吃太多會增加脾胃的負擔、當脾胃負擔增加時,會奪心氣,因火生土,脾胃屬土,心臟屬火,故吃太多,心臟會不舒服、即「子盜母氣」。故暴飲暴食,對心臟傷害很大,表面傷脾胃,實際是損心肺。
 

食不語:
吃飯不宜多說話,譬如小孩就可能噎住;透過飲食可以看出一個人對人生的態度。生病不僅是生理的反應、也是心理的反應,自己的健康要自己來作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urtis38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